河声丨两辆警车违停被贴罚单真正体现“秉公执法”

2025年08月15日11:35

来源:大河网

8月10日,有辽宁沈阳网友发视频反映,当地街道上有两辆警车因违法停车,被交警贴了罚单,此事引发关注。8月13日,记者联系到沈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人员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的处罚规定是,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根据沈阳市相关处罚标准,将罚款100元,不扣分。

  两辆警车静静停在沈阳街头,车窗上赫然贴着违法停车告知单——这一幕被市民拍下并引发热议。乍看之下,这不过是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寻常小事;细思之下,这张罚单却重若千钧。它承载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执法者首先守法的可贵精神,更在无形中修复着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链条。当警车与普通车辆同样因违停被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个案处理,更是一个法治社会应有的常态。

  法治文明的本质在于规则的普遍适用性。在沈阳这起事件中,当地交警部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警车违停同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同样面临100元罚款。这种“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处理方式,打破了长期存在于部分民众心中的“特权想象”,证明了在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中,规则意识正在战胜特权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执法者守法构成了法治社会的基石。当民众看到执法者与普通公民一样受到法律约束时,才会从心底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与信任。沈阳交警给警车开罚单的行为,正是这种“正人先正己”精神的体现。值得思考的是,这类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恰恰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仍属“非常态”。只有当执法部门自我约束成为无需讨论的日常,法治文明才算真正成熟。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这类“小事”对构建良性警民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法律被信仰的前提,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一张100元的罚单,金额虽小,传递的信号却强烈而清晰:在这座城市里,没有法外之地,也没有法外之人。这种体验比任何普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社交媒体时代,执法过程中的任何偏颇都会被放大检视,唯有持之以恒的公正才能赢得民众的真心认同。沈阳交警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以微小成本获得了极大的社会信任收益。

  警车被贴罚单不应成为新闻,而应成为常态。当我们不再为此类事件感到惊讶时,才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沈阳街头的这张罚单,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法治进步的坚实足迹。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法治不在于宏大的宣言,而在于权力对规则的谦卑;不在于严苛的惩罚,而在于平等的约束。期待这样的“小题大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们能够平静地说:“这本就该如此。”那将是中国法治文明真正成熟的标志。(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苑广阔)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