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是亿万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在重庆一家照相馆里,一位父亲抱着儿子拍照,他特地让8岁的儿子将一份《大公报》号外叠好拿在胸前并叮嘱儿子要特意将大标题对着镜头,那张《大公报》号外大标题正是:《日本投降矣!》。
这段历史无法忘却,我们不能忘,不敢忘……烽火岁月,家国难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那漫长的 14 年里,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 余座城市先后被占,4200 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 多万同胞伤亡,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苦难。面对日军的烧杀淫掠,顽强不屈的中华儿女一刻也没有放弃抵抗。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80 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无论日本右翼分子如何狡辩和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中国政府在经过多年的统计调查后郑重宣布,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迎来一场铭刻历史的盛典。这是对3500万伤亡同胞的庄严告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从浴血重生到伟大复兴的磅礴史诗。今日之中国,既有捍卫和平的利剑,更有铭记历史的初心;既有拥抱开放的胸襟,更有守护文明的担当。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若能看到今日盛世,必会含笑九泉,因为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正生长着他们毕生追寻的光明与希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