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一碗面惹争议:免费续面有“度”,差评之刃莫轻挥

2025年08月15日14:46

来源:大河网

  8月14日,“女子带5孩点一碗面多次续面”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事情发生在8月13日晚上,据涉事餐馆老板描述,当晚约7点多,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事实上共7人进入其店内消费。“他们点了一碗饸饹面13元、一份涮毛肚18元、两个凉菜以及一份在抖音上团购的15.8元羊肉串,总计消费70多元。在用餐过程中,几个大人为同行的孩子免费续面了两次。”两次免费续面后仍要求第三次,遭拒后愤然给出“服务恶劣、虚假宣传”的差评。警方介入仍难平风波。

  一碗面,照见了商业规则与消费善意之间那道微妙的边界线。免费加面也有“度”,直接给差评有点过激。

   涉事餐馆“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的规则,本是为食量较大的个体消费者铺设的温情台阶。当七人仅点一碗面,却试图让免费续面成为“全家共享的免费午餐”时,这早已逾越了商家善意的初衷与成本的底线。毕竟,免费续面,并非无底线的慈善。面条单价虽低,背后却是食材、人工、房租的层层累积。若默许此风蔓延,只会倒逼更多商家无奈收缩优惠,最终受损的,是全体消费者的权益。这如同自助餐为防浪费收取押金、共享单车划定禁停区,合理边界的设立,恰是为了守护普惠规则的可持续运行。

  差评权,更不应成为泄愤的武器。 顾客确有评价服务的权利,但权利应当以事实为基石。当商家前两次已满足续面请求,第三次拒绝完全在规则框架之内时,“服务恶劣、虚假宣传”的指责便显失公允。这类脱离事实的差评,如同射向商家的流矢,不仅伤害个体,更在侵蚀评价体系的公信力。若差评可随意化为“惩罚工具”,商业社会的信任基石将岌岌可危。

  这场冲突的激化,亦暴露了沟通的集体缺位。顾客若确有难处,坦诚沟通或能换取理解;商家若觉规则遭误读,一句“儿童加面需小额付费”的温馨提示,或可避免对立升级。当“一碗面管全家饱”的诉求撞上“单人单碗”的规则,沟通的缺失让矛盾滑向双输深渊。

  一碗面风波终会平息,但它留下的启示却值得深思。对商家而言,需要“明规则”, 将“续面仅限点单者”等细则清晰公示,让善意在透明边界内流淌;作为顾客,也应当“知进退”。 享受服务时需体察商业逻辑,“合理利用”与“无限索取”仅一线之隔;对社会来说,应“拒标签”。不要因个案给“带娃母亲”等群体贴标签,同时家长当谨记,每一次“薅羊毛”都在孩子心中刻下价值烙印。

  商业文明的基石是契约,人际温暖的底色是善意。当规则与温情能动态平衡,一碗面才真正能饱暖人心而非灼伤信任。差评之刃虽利,挥出前请三思,它割伤的,可能是我们共同珍视的互信生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