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中国购”持续升温,入境消费新动能澎湃

2025年08月19日11:22

来源:大河网

“带着空箱子去中国”,这句在境外游客中流传的新俗语,生动勾勒出“中国购”持续升温的火热图景。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4.6%,退税金额增长93.2%,近7200家退税商店构成的消费网络,正让入境消费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离境退税政策的系列升级,不仅是拉动消费的“催化剂”,更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生动注脚。

  政策创新为消费活力“松绑”。从大连实施离境退税首月便带动老牌钟表企业预期销售额增长一成,到北京1500家退税商店中40%是国货品牌,政策红利正从单一的税收优惠,转化为产业升级的驱动力。大连推动贝雕工艺品、红虾酥心糖等“大连礼物”纳入退税范围,上海在豫园传统市集与南京西路商厦间织就退税服务网络,这些实践证明:当地方特色与政策支持相遇,便能催生出独特的消费吸引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大疆等科技品牌主动申请退税商店备案,预示着“中国购”正从传统特产向科技潮品拓展,形成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的消费新格局。

  技术赋能让退税服务“提速”。四川德阳的“码上退”小程序实现“指尖退税”,北京的支付宝“碰一下”功能达成退税款秒到账,上海的自助开单机缓解了购物高峰压力,这些创新举措将退税办理效率提升40%以上,彻底改变了境外游客对退税流程“耗时繁琐”的刻板印象,这背后,是技术对消费体验的重塑。当科技手段打通身份核验、信用卡预授权等环节壁垒,退税不再是旅行的“附加题”,而成为提升消费意愿的“加分项”。

  服务协同为行程安排“减负”。福建推行的离境口岸互认机制,让境外游客在泉州购物后可从厦门离境核验;川渝滇陕四地实现的跨省口岸互通,使旅客在四川购物后能选择重庆、西安等多地离境,这种打破地域限制的协同创新,真正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北京王府井集中退付点能办理游客在故宫购买商品的退税,上海恒隆广场近90家退税商户形成集群效应,这些实践表明,当退税服务从单店分散式向商圈集中式转变,不仅降低了商户的现金储备压力,更让游客的购物体验从“单点奔波”升级为“全域畅行”。

  在“中国游”与“中国购”的热潮里,高铁是串联起各个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景的关键纽带。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日益完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压缩。京广高铁让人们能轻松实现从品尝长沙美食到品味武昌鱼的美食之旅;沪昆高铁则让旅客早上还在云岭山间感受晨雾,傍晚就能在洞庭湖畔欣赏月色。对于境外游客而言,便捷的高铁网络使他们能够更高效地规划行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城市,体验更丰富的中国文化与商品,从而刺激了更多的消费需求。

  要让“中国购”热度持续,还需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在商品供给上,应进一步推动非遗产品与科技潮品同台亮相,让丝绸瓷器与无人机、智慧穿戴共同讲述中国故事;在服务标准上,需统一线上线下退税流程,消除地区差异带来的体验落差;在开放维度上,可探索将邮轮港口等纳入退税范围,实现离境方式的全场景覆盖。

  从退税单上的数字增长,到行李箱里的“中国记忆”,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不仅拉动了消费数据的攀升,更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与文化自信。当境外游客带着满意的商品离境时,带走的不仅是物美价廉的特产,更是对中国消费环境的认可与向往。在持续优化的政策护航下,“中国购”必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为全球消费市场注入更多“中国活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吕金艺)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