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安,则廉不立

2025年08月20日15:43

来源:大河网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邵雍《心安吟》中的这句箴言,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生存智慧,更是为官者的廉政心法。这份“心安”,从来与物质丰瘠无关,只与初心坚守相连,穿越千年仍在叩问当下——心若安,行则正;心若乱,欲则生。

范仲淹“食粥心安”,拒佳肴于门外,怕的是“享盛馔”后难再安于清贫。这份清醒,正是防腐的第一道防线。反观今日,一些干部恰恰栽在了“盛馔”的诱惑里:有人把项目审批当成“权力寻租工具”,在工程招标中收受贿赂;有人将人事任免变成“交易筹码”,靠卖官鬻爵中饱私囊;更有人用“期权腐败”遮掩贪腐痕迹,在位时“帮忙”、离职后“兑现”。他们丢掉的何止是“食粥”的简朴,更是“心定”的根基。

陈廷敬“甘半饱”留“清勤”之名,杨善洲住土坯房育万亩林,甘祖昌解甲归田带乡亲致富。“半饱”不是寒酸,是给欲望设限;清贫不是无能,是为初心留白。可如今,有人住着宽敞办公室仍嫌“待遇低”,握着公权力还怨“机会少”,在“多占多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他们未必不懂“知足者富”,只是在“欲壑难填”中,把“半饱”的清醒活成了“满欲”的混沌。

今天的干部重读《心安吟》,重品范仲淹的粥、陈廷敬的“半饱”,终究要回答一个问题:自己的“心安”在哪里?是在百姓的口碑里,还是在私利的算计中?是在履职的踏实里,还是在贪欲的焦虑中?答案,其实就在每一次面对诱惑的选择里,在每一次处理公与私的分寸里。

在面对诱惑与公私抉择时,广大干部当以心为根,筑牢三道防线:一是常怀敬畏之心,筑牢自警防线。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以初心校准方向,视党纪国法为不可触碰的红线。面对诱惑时,多叩问内心是否背离使命、辜负民望,用对群众的赤诚、对法纪的敬畏,压制贪念、守住底线。二是恪守慎独之戒,筑牢自律防线。在无人监督处更要严于律己,不被“人情往来”模糊公私边界,不因“小节无碍”放纵私欲。时刻厘清公权与私利的界限,公事公办不含糊,私事自担不越线,让自律成为刻入骨髓的习惯。三是涵养守志之魂,筑牢自省防线。以简朴自守、以清廉自勉,明白“心不安”则“行不正”,将“公权不私用”融入家教,与家人共守“公私分明”底线,常吹“廉洁风”、共筑“防腐墙”,让家风成为抵制诱惑的坚强后盾。

当心中装着百姓冷暖、国家大义,物质的丰瘠、职位的高低,便都成了过眼云烟。毕竟,唯有心安处,才是人生的归途。(知诗定主)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