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小胖墩”“小眼镜”不是“小事情”

2025年08月20日15:47

来源:大河网

国务院新闻办19日上午“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介绍,国家体育总局针对青少年常见的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突出问题,在12个省(区、市)初步形成运动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监测、建立档案、效果评估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试点学校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异常数据普遍下降,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特别是“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小胖墩”“小眼镜”以及“小豆芽”“小焦虑”等问题,被称为青少年“四小”问题。从年龄特征上看,“四小问题”集中呈现于青少年“小年龄群体”,但从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而言,这些却是亟需解决的成长“大事情”。

青少年群体“小胖墩”和“小眼镜”等日渐凸显,导致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儿童视力健康问题严峻,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加剧,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牵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在成长起点都呈现出“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特征,全民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尤其是下一代身心发育质量可想而知,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忧心忡忡的话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这为遏制“四小问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近年来,教育、体育、卫健等部门牵头,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视力健康、心理健康等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解决“小胖墩”“小眼镜”问题纳入教育质量评估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责任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施和落实层面而言,仅有“教育规划”和“教育干预”以及“教育赋能”远远不够。

“小胖墩”“小眼镜”等“四小问题”成因复杂,有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健康原因,有体育锻炼支撑不到位影响,也有家庭监护不科学、溺爱和疏于监管以及不健康育儿焦虑等相关,更有社会层面电子产品过滥、“青少年模式”运用成效不理想、网络虚拟影响、“儿童友好”干预不到位等深层诱因。

“小胖墩”“小眼镜”可不是“小事情”。解决“四小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基于“一盘棋”思维,树立青少年“健康第一”育人理念并创设全面而积极的成长氛围。因此,全社会都要把“小胖墩”“小眼镜”等当作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事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家庭科学监护要到位。要积极创设健康为主、全面发展的家庭育儿观念,营造健康积极的监护氛围。家长要带头督促孩子动起来,多参加户外活动,远离不健康用眼和饮食习惯,远离电子产品,把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成长作为家庭育儿“主基调”,坚决杜绝“起跑线焦虑”,让孩子从小树立健康的运动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

社会关爱合力要到位。职能部门要多向共为,围绕解决“四小问题”发力干预。教育部门要从校园健康成长氛围打造、全面发展课程丰富、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习性培养等角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能素养过关的合格人才,走出分数和成绩指挥棒的怪圈,树立全面发展育人思维。体育、卫健、网信、国防、工青妇、关协等部门和组织要围绕解决“小胖墩”“小眼镜”问题,从未成年人保护角度合力攻坚,针对青少年常见近视、肥胖、脊柱侧弯、心理疾患、体质不达标等突出问题,构建运动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监测、建立档案、效果评估等青少年身心健康干预模式。同时通过提供课外活动场所、完善社会公益资源供给、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文化环境等,剔除不良用眼行为、不健康触网行为、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行为等负面影响,并通过普及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创设青少年校外活动空间等,让更多青少年不仅校内健康阳光,家中习惯良好,更要在社会环境中有活动场地、有健身空间,有运动载体,进而健康茁壮成长,这样“四小”疾患自然也就悄然销声匿迹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