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若干规定》提出的“最多运行1个”“最多报一次”等量化标准,有效减轻基层“重复”负担,展现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
减掉重复的“套娃”会议。目前,一些地方仍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认为只要会议安排了,就等于工作落实了,出问题时,开过的会就成了“挡箭牌”;一些部门要求控制会议数量,就在会议时长上做文章,在大会之中“套”小会,哪怕不相关的会也都“绑着开”,以会议时间的延长弥补会议数量的压减,让原本1个小时可以结束的会议,开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在基层减负的执行过程中,许多单位穿新鞋走老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减少红头文件,增加“无头”通知,把“接力赛”会议开成“套娃”式会议。精文减会,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这种现象降低了组织的运行效率,最终增加了基层运行负担,使基层干部期盼精减的希望落空,越减越累。
减少冗余的“多头”报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在数据收集中奉行“拿来主义”,让基层反复填写重复累赘的报表;另外一些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导致基层干部收集数据犹如网络爬虫,重复填报数据、重复准备材料。各级各部门需要打破信息孤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工作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劳动;要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流程、一网通办等关键举措,减少多头管理、重复检查,同时,还要建立基层减负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剪除向下的责任“甩锅”。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将责任“一竿子插到底”演化为“一竿子重复到底”的乱象:将责任层层压实变为层层向下压实;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成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这种责任层层“甩锅”的做法,其实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工作套路,让基层干事创业面临着“高风险”。基层工作需要做到权责一致,手上掌握多大的权,违纪就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相应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而且上下级之间本来也只有分工的不同,上级不应该以“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全面优势地位,出了问题不在“面”上找原因,却在“点”上处理人,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堪重负,须知,基层干部多是底层办事人员,基层单位也多是执行单位,只有剪除不顾实际向下的责任“甩锅”,才能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营造好的干事氛围。(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