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校服投票疑似刷票,票选真的能代表“民意”吗?

2025年08月26日10:39

来源:大河网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质疑沈阳市中小学校服网络投票的票数异常增长,疑似有供应商刷票。8月23日,沈阳市教育局就网络投票争议作出回应,明确将对线上投票数据进行技术检测以核减异常票数,并在开学后组织线下投票,最终结合线上线下结果确定校服款式。

票选校服本意是全面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选出令大家满意、美观且舒适的校服,最终却因为个别款式票数异常暴涨被质疑“刷票”,在网络中引发众议,也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这不禁让人深思,以公开投票的方式票选校服是否有必要,如何才能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投票机制的漏洞和规则失范是点燃争议的罪魁祸首。根据网友反映,这次投票不需要实名,可以通过清除聊天记录无限次投票,这就使刷票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实际上,网络投票由于机制原因,滋生虚假投票的情况屡见不鲜,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拉人脉,妄图左右投票结果谋取利益。而一旦公开投票出现刷票行为,“高票”结果也不再是审美和社会共识的体现,而是技术手段或资源的较量。当投票公平性的基石被撼动,所谓的“民意”也就成了一种虚幻的装饰,结果自然也无法令人信服。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票选校服的价值。校服不是普通的一件衣服,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集体身份认同的象征。过去各中小学校服的设计和采购模式往往由校方或供应商单方面决定,忽视了学生作为校服穿着者对于舒适度和美观的需求,导致学生对校服产生抵触情绪,更产生了校服随意DIY的现象。公开征集的初衷是汇集多方智慧,让校服设计更符合时代审美与实用需求,推动校服文化从“千篇一律”向“各美其美”发展。而这次争议的出现也恰恰说明,社会各界重视校服样式的主导权,票选所代表的民意十分重要。

因此,让校服票选回归民意本位,需要多方合力优化校服票选机制。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作为组织者,应制定公开透明、严谨科学的规则,并寻求技术支持,采用“一人一票”的实名制验证,限制同一IP的投票频率,设置投票平台反作弊机制,确保投票的真实可靠。此外在校服款式的征集和评比时,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开放线下试穿,确保校服的舒适度,倒逼校服厂家提高校服设计和生产的质量与水平。其次,市场部门应加强对校服厂商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刷票行为严格惩处,厂商也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以校服的设计与生产作为竞争硬实力。

沈阳市中小学校服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只有堵上投票机制的漏洞,才能让校服投票回归民意的初衷,而校服供应商则应该摒弃“投机取巧”的心理,在创意和质量上下功夫,以质服人,共同努力选出让学生由衷喜爱与自豪、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校服。(西南大学 杜文杰)

责编:赵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