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留声亭里,抗战家书在普通人唇齿间“活”了

2025年08月29日13:27

来源:大河网

卢沟桥畔新添的那座小小“时光留声亭”,竟引得无数来客排队驻足。有人轻声诵读染着岁月痕迹的抗战家书,有人动情吟唱怀旧的革命歌曲——这些平凡声音经由数字媒介汇聚云端,变成了一股穿行在当下的历史清渠。

当68岁的张燕敏在亭内深情诵读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幼子的诀别信时,几十年风雨沧桑也无法阻挡那份母性的震颤传递至今。赵一曼在生死关头对骨肉的千般不舍与家国大义的无悔担当何其挣扎又何其壮烈!而那封家信中朴素言语里饱含的牺牲精神,穿越时空缝隙,在一个当代母亲唇齿间重新震颤了空气。无形中,一封家书凿开了高悬历史与当下情感之间的围堰。

同样,退伍军人曹瑞涛在这个空间里触摸到了偶像吉鸿昌的柔情:“铁骨英雄写给妻子的绝笔,虽无华丽之词,却溢出对家的牵挂。”屏幕前稚嫩孩子留下的留言卡片,则证明着这场沉浸式教育如何触及了年轻心灵。留声亭内壁上所贴的纯真笔迹,悄然诉说着历史意义在童心中的悄然扎根。

这座亭子,与其说是简单的朗读空间,不如说是历史感知的转换器。它将静态文本转化为可感的声音体验,把宏大叙事分解为可触摸的个体生命印记。在麦克风前,普通人唇齿间诵读的家书不再是玻璃展柜里冰冷的陈列品,而是化为有温度的生命回响——当抗战记忆从展柜走入寻常百姓的唇齿之间,历史才真正抵达人心深处。

“时光留声亭”超越技术,它成就的是历史与当下的深情对话。历史唯有被真实感知,记忆才拥有永不磨灭的生命力。亲人之间的絮絮叮咛,经由普通公民的肺腑之声,不断修复着时代记忆的丝丝缕缕——那并非鸿篇巨制的宏大声响,恰是无数朴素声音的汇聚,在时代长河中汩汩流淌,回荡不绝。(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绵一评)

责编:赵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