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历史长卷中,河南,这片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与辉煌。它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铭刻着无数中华儿女的不屈抗争与英勇奉献。太行山脉,更是以其雄浑的脊梁,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令人动容的峥嵘岁月。
“安阳城头鸣响中原抗战第一枪”,那一声枪响,犹如惊蛰的春雷,打破了中原大地的宁静,也点燃了河南军民心中的抗日烈火。从那一刻起,河南人民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抵御外敌的残酷战争中。而竹沟,这座被誉为“小延安”的小镇,则成了中原地区抗日的灯塔。在这里,无数热血青年汇聚,他们怀揣着坚定的信仰,从竹沟出发,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将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
太行儿女多奇志,面对外敌不屈辱,孤胆英雄闯敌穴。在河南的抗战历史中,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吴凤翔。1940年,日本裕仁天皇亲外甥吉川贞佐出任华北五省特务机关总部机关长,在开封制造了腥风血雨,大肆抓捕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抗战人士。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党组织决定实施刺杀吉川贞佐的计划。吴凤翔,这位能打双枪、胆略过人的勇士,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
吴凤翔以投靠“皇军”为名,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结识了吉川贞佐的翻译官程凯和开封宪兵队队长权沈斋。通过他们的引见,吴凤翔逐渐取得了吉川贞佐的信任,并获得了两张进出山陕会馆的特别通行证。
1940年6月22日傍晚,行动开始。吴凤翔和同伴王宝义大摇大摆地走进山陕会馆。当吴凤翔来到西屋门前时,却发现情况有变,屋内传来了多名日军军官的日语交谈声。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抬手一枪击毙了开门的卫兵,随后冲入屋内,双枪齐发,瞬间将吉川贞佐等多名日军军官击毙。在混乱中,吴凤翔还不忘抓起吉川贞佐办公桌上的文件,然后从容地从大门离开。此次行动,吴凤翔不仅成功刺杀了吉川贞佐,还一并击毙了日本驻开封部队参谋长山本、日军驻北平部队赴开封视察团团长瑞田等多人。消息传出,国人士气大振,英法等7国媒体也相继报道,吴凤翔等被赞誉为“大无畏的民族英雄”。
除了像吴凤翔这样的孤胆英雄,河南还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群体。在晋冀鲁豫边区,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一二九师建立了这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根据地。这里的军民创造了“九千将士上前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边区军民同仇敌忾,他们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多种战术,让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村民们在八路军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周旋。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妄图一举踏平村庄。然而,村民们毫不畏惧,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将日军引入了预先设好的埋伏圈。当敌人进入埋伏范围后,八路军战士和村民们一起开火,枪声、爆炸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而在这场战斗中,许多村民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河南的抗战故事,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太行作证,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河南人民的心中,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山河铭记太行作证,峥嵘岁月的中原抗战故事让我们动容。我们铭记历史,意在鉴往知今;我们缅怀先烈,为的是砥砺前行。如今,岁月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段峥嵘岁月所留下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我们站在太行山下,回望历史,心中充满了对先烈们的敬仰与感激之情。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我们将倍加珍惜。我们也将传承和弘扬他们的抗战精神,在新的时代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山河铭记,太行作证,中原抗战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