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读懂政府统一采购运动手环引争议背后真问题

2025年09月01日17:09

来源:大河网

近期,上海多个区教育局在上海政府采购网密集发布采购意向公告,计划为三、六、七、十年级学生统一配备运动手环,总预算金额约1.4亿元,主要用于监测心率、记录运动数据、辅助教学管理等。这一举措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学生运动手环可提升体育课质量、青少年体质健康并呵护运动安全,反对者则质疑其隐私风险与实际落地效果。对此,金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确认,“学生运动手环项目正在招标中,由政府财政拨款采购。”“是免费的,等手环发下来,家长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学校反馈。”

这一政府统一采购争议吵得热闹,但核心从不是 “该不该给学生配手环”。家长们不是反对技术帮孩子健康,而是怕技术成了“隐私漏洞”;公众不是质疑财政支持教育,而是怕钱花在“面子工程” 上。这场争议的背后,藏着三个更值得较真的真问题:学生数据隐私怎么守?财政资金怎么用在刀刃上?智能设备怎么真正服务教学?

先看最揪心的数据隐私。运动手环不是普通文具,它全天采集的心率、运动轨迹甚至间接反映的作息规律,都是实打实的个人敏感信息,且涉及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必须取得监护人单独同意,还得有专门的安全保障措施。现在上海的采购公告里,只提“辅助教学管理”,却没说数据存在哪、谁能看、会不会给第三方、不用了怎么销毁。之前健身App泄露用户运动轨迹、儿童智能手表被曝偷收集位置信息的事还没走远,家长的焦虑不是多余的:要是数据管理没个硬规矩,今天能监测运动,明天会不会变相收集更多?

再算笔财政账。1.4亿元不是小数,平均到每个学生的设备成本不算低,但花钱的关键从不是“买了多少”,而是“用得怎么样”。这些年不少地方搞教育信息化,都栽过“重采购轻运营”的跟头:学校买了智能设备,却没配套的平台分析数据,老师不会用、数据用不上,最后设备堆在仓库落灰。就像这次上海金山区,招标要求30天完成供货,可区级监测平台建得怎么样了?数据能不能和体育课评价、学生健康档案打通?要是只发手环不建“用数据”的体系,1.4亿元很可能变成“看得见的浪费”——财政资金姓“公”,每一分都得花出实在效果,这不是苛刻,是基本要求。

更关键的是,手环到底能不能帮上教学。政策初衷是好的:用数据督促学生动起来,让体育课不“走过场”。但真要实现这点,光有手环不够。如果手环只停留在“记数据”,不跟教学计划、健康干预挂钩,那它和普通计步器没区别,顶多是给学校添了个“打卡工具”,根本达不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实要解开这些结,办法并不复杂,关键在“把规矩立在前头”。数据安全上,得赶紧出台细则:明确数据由区级教育部门等统一管理,第三方服务商只能“存数据”不能 随意“用数据”,家长随时能查数据使用记录,学生毕业或手环停用后数据立即销毁,谁违规就重罚。财政使用上,得加大“跟踪评估”:采购资金里划出一部分建平台、培训老师,设备用满一段时间后,要查使用率、看教学效果,要是闲置率高,得追究责任。还有家长的知情权,不能等“发了手环再反馈”,现在就该开听证会,把采购细节、使用计划讲清楚,让家长从“质疑者”变成“监督者”。

说到底,运动手环争议不是“技术要不要进课堂”的问题,而是“教育治理能不能跟上技术脚步”的考验。智慧教育不是买几台设备、装几个App,而是用技术帮孩子成长,同时守好隐私底线、把好财政关口。上海这次要是能把这些真问题解决好,手环就不是争议焦点,而是教育创新的“试金石”——毕竟,不管用什么手段,让孩子健康、让教育务实,才是所有人的初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