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今年暑期档,《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等一批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的电影进入大众视野,通过影像回望历史记忆,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狼烟四起,热血壮山河”的峥嵘岁月,引发广大观众共情共鸣。
以史为鉴,是为了呼吁和平,是为了唤起吾辈自强的觉醒,更是为了警醒人们: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
(一)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袭奉天(今沈阳),随后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枪声撕裂夜空,中华民族陷入危亡,神州大地支离破碎。
面对凶狠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洪流中,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抒写下众志成城抗击外侮的动人篇章。
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930余座城市被占,380万将士喋血疆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一个个数字,记录着这场伟大斗争的艰苦卓绝,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性格和百折向前的能力。
铭记抗战历史,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奋发图强告慰先辈,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二)赓续精神,吾辈自强
历史不是尘封的记忆,也不是埋没于纸堆的故事,而是前辈先贤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近期,《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幕,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展现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讲述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雄壮史诗。
10封抗战家书被制作成10部微缩版“纪录片”,老照片中的赵一曼“动”了起来,《一二·九运动历史影像》首次亮相……透过一个个大型浮雕、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历史影像,我们读懂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以身许国,读懂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取义,读懂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于担当。
在观众留言簿上,参观者纷纷留下心声:“以前觉得抗战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现在站在这里,突然明白课文里的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求取得多大成就,只愿在党和人民需要之时挺身而出”……翻看不同年代、年龄的留言,总能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民族历史自觉的轨迹跃然纸上。
伟大精神激发伟大力量,创造伟大时代。伟大抗战精神在字里行间完成了跨越时空的传递,必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要讲好抗战故事。硝烟远逝,历史有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涌现了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吉鸿昌、张自忠等无数抗战英烈,呈现了母亲送儿抗日、妻子送郎从军、工人冒险生产、商界捐钱捐物、学生深入敌后等无数感人故事。河南是前线,也是后方。面对天灾和侵略,3000万河南人自己啃树皮吃糠咽菜,仍然以“出粮数量全国第一、出兵数量全国第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要深入挖掘整理抗战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感人事迹,通过主题宣讲、专题展览、经典诵读、红色观影、知识竞赛、文艺创作和网络互动等形式,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抗战的故事,向全党全社会注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尊崇英雄的强大正能量。
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历史因精神而生动,也因精神而伟大。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回望来路,抗战的硝烟已经远去;瞻望前方,伟大抗战精神光芒如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前进道路上,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挺立不屈不挠的民族脊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接续奋斗,我们一定能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要开创美好未来。“国盛则民强,国弱则民孱。”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那段历史留给中华民族和世人的深刻教训。今天,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真心为中国的人,不要说一句推诿的话,今天,此时,便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了起来。”革命烈士恽代英的肺腑之言发人深省。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始终秉持先烈们不甘屈服的崇高气节、秉持爱国奉献的博大情怀、秉持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牺牲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更加勇毅而沉稳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