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练习生招募”莫成青少年“吞钱游戏”

2025年09月02日10:36

来源:大河网

“3万元包出道”“5万元就可拍电影”……不少青少年对“明星梦”满怀憧憬,网络社交平台常常发布各种“练习生招募”信息。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练习生的选拔,实际上是“钓鱼”青少年实施敛财。

这场游戏的“规则”并不复杂:先用“你很特别”的赞美击中少年的虚荣,再用“出道在即”的承诺点燃欲望,最后以“不交钱就没机会”的威胁切断退路。大学生萧艾被“专业包装就能接戏”的话术哄骗,险些掏空家底;12岁初中生为“初中毕业前找公司”轻信“韩国经纪公司”,护照费、服装费层层加码;更有甚者,冒充正规公司的骗子以“检查文身”为由,要求未成年人脱衣拍摄——当“星探”的镜头对准青春期的身体,当“出道”的门槛变成隐私的裸奔,这场游戏的残酷已远超“敛财”范畴,简直是对青少年身心的双重掠夺。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骗局大多披着“行业惯例”的外衣。现实中,正规练习生培养虽需投入,但日韩头部公司会与练习生签订长期合约,培训费多从未来收入中分期扣除;国内头部经纪公司如坤音娱乐,更强调“业务能力硬指标”与“家长陪同签约”。而骗局里的“练习生”,成了待宰的羔羊:没有专业培训,只有“交完钱才给资源”的空话;没有出道通道,只有“续费才能留场”的套路;甚至没有基本的法律底线,用未成年人隐私当“摇钱树”。

青少年为何成了“唐僧肉”?一方面,“一夜成名”的流量神话被过度渲染,让年轻人误以为“花钱就能买捷径”;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信息茧房”助长了骗局——微博超话、贴吧、QQ群里,“招募”“成团”的帖子刷屏,“星探”私信像病毒般扩散,而审核机制却对“韩国分公司”“湖南台旗下”等虚假身份视若无睹。当骗子用“行业内幕”的话术包装贪婪,当平台用“流量至上”的逻辑纵容虚假,青少年的明星梦,就成了待割的“韭菜田”。

要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需要“组合拳”。监管部门不妨对“练习生招募”设立资质门槛,要求发布方提供经纪公司全称、备案信息,对频繁更换账号的“僵尸星探”精准打击;平台需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冒充正规公司、诱导未成年人付费的账号永久封禁,别让“星探”换个ID继续行骗;学校与家庭更要补上“财商课”——告诉孩子,真正的艺术道路从无“速成班”,那些“交钱就能出道”的承诺,不过是把明星梦变成了“吞钱游戏”。

有位资深经纪人说过:“练习生的‘练’,是练习唱跳的‘练’,不是‘练习交钱’的‘练’。”当“出道”需要先交3万、5万,当“资源”变成“续费才能解锁”的商品,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几个孩子的积蓄,更是整个行业的未来。真正的偶像从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在舞台下熬过无数个日夜、用汗水浇筑梦想的追光者。别让“吞钱游戏”污染了逐梦的纯粹,别让“星探”骗局寒了少年的心——这,是对每个追梦者最基本的守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志高)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