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持续优化,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活力。但也要看到,个别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简单以年龄划线、降格以求的倾向,把历练不足、经验欠缺的年轻干部推上领导岗位,有的为完成结构指标,搞“火箭提拔”“镀金式培养”,导致年轻干部“坐电梯”上升却能力脱节。这种将“年轻化”简单等同于“低龄化”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干部成长规律,影响了工作推进,更会损害选人用人公信力、挫伤踏实干事者的积极性。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培养是慢工细活,来不得急功近利,既要着眼长远,更要遵循规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把年轻干部放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吃劲岗位上“蹲苗”“压担”,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既给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空间,也让其他年龄段干部有奔头,实现共融互促、有序交棒,让干部选拔既符合优化要求,又经得起实践检验,打造一支既朝气蓬勃又稳健可靠的干部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马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