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常在思考:八十多年前那场血火考验与今天的我们究竟有何关联?那些硝烟散尽的故事,为何仍需代代相传?生逢其时,我们当明白,抗战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深埋于民族血脉中的种子,需要我们用当代青年的方式去理解和传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抗战精神是遥远的歌声,需要我们静心聆听。 这段历史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只要我们愿意走近,就一定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利用假期去寻访一次家乡的抗战老兵,听爷爷奶奶们用平静的语气,讲述当年烽火里的故事:可能是如何躲过敌人的哨卡送一封鸡毛信,也可能只是战友之间如何分一块干粮。这些我们身边的故事,其实就是抗战精神最具象化的表达。静心聆听,才能听懂岁月中的宝贵,化为自己前行路上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抗战精神是传递的火炬,告诉我们步伐不停。 今天的我们,很少会遇到枪林弹雨,但我们有属于自己的“战场”——大到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小到坚守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失败又重新来过的科研新人;那些在基层社区为调解一件小事而奔波忙碌的年轻社工。他们的日常看似平凡,但每一次“再试一次”的选择,每一次“不放弃”的坚守,其实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抗战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步伐不停,才能跑好我们这一棒的接力,完成实现民族梦想的长跑。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抗战精神是闪亮的明星,帮助我们找准根魂。 传承不是要我们回到过去,而是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精神活起来。有的乐队用摇滚风格重新演绎抗战老歌,在节奏中传递相同的热血;有的UP主用动画和游戏剪辑还原历史场景,让更多同龄人在弹幕里感慨“致敬”。创新让历史变得生动可感的同时,对抗战精神的坚守才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中不变的底气。有留学生说,当他在国外课堂上清晰讲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时,他感到的不仅是自豪,更是一份让世界了解真实历史的责任。找准根魂,才能从历史中获得自信,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底气。
昔日前辈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今朝我辈当以青春智慧续写时代华章。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大连海事大学 孙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