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上,铁流滚滚;天安门上空,鹰击长空。九三阅兵不仅是国防力量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参阅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
历史回响,致敬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八十载沧桑巨变,但抗战精神历久弥新。这场阅兵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最早投入抗日且持续时间最长。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万伤亡的巨大代价,歼灭日军超过150万人。这场伟大战争不仅铭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更孕育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阅兵场上升起的每一面功勋战旗,都在诉说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从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到马本斋母亲白文冠绝食殉国,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现实映照,从“万国牌”到大国重器。这次参阅的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很多装备都是首次公开亮相、首次集中展示。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铁甲奔流、鹰击长空、长剑倚天;从“万国牌”装备受阅、飞机在天安门上空往返两次飞行,到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国军队无论在体系还是装备上早已今非昔比。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成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不少是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还有一些是国之重器,充分展示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
和平宣言,中国力量的担当与承诺。九三阅兵展现的实力越充分,就越能推动国际体系在和平状态下实现有序良性变革,为巩固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注入更强力量。此次阅兵中一支特殊的维和部队方队,成为中国军队80年来始终守护世界和平的生动见证。从抗联将士的“土枪土炮”到维和军人的现代化装备,武器在更新,但中国军队守护和平的初心从未改变。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常态保持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累计派出的维和官兵已达5万余人次。他们在危险动荡和艰苦环境下修路架桥、扫雷排爆、救死扶伤、支援重建,圆满完成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
精神传承,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八十年过去了,抗战精神这盏明灯,继续照亮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在这次阅兵中,徒步方队体现着“一老一新”的特点。“一老”就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以及抗日根据地所在省份民兵为主抽组;“一新”就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千余名官兵组成的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战经典曲目,和大家共同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自由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
八十年前,中国以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力量;八十年后,这场阅兵是又一份坚定的“和平答卷”。金戈铁马的轰鸣声远去,精神的火炬却永不熄灭。从抗战烽火到伟大复兴,从救亡图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九三阅兵承载的历史与未来,将在新一代中国人的奋斗中化为现实。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指引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夏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