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机制不是“免责金牌”

2025年09月04日14:13

来源:大河网

近年来,各地持续探索推行容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勇于担当、大胆作为的干部鼓劲撑腰,卸下广大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思想包袱,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时下,个别干部却将其视为“免责金牌”。有的因失职渎职被问责后,以“探索难免有失误”为由寻求“兜底”,试图为自己开脱责任;有的甚至认为反正有容错机制,干错了也没关系,凭主观想法胡乱作为。拿容错机制寻求免责,根源在于少数干部担当精神缺乏,妄想有了容错机制,自己的任何失误错误都可以被原谅,都可以不承担责任。

容错不是纵错。给干部容错的机会,是为了破除干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也是为了给敢于尝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撑起“保护伞”,让他们甩开膀子、大胆工作,它不是不作为的“避风港”,更不是乱作为的“挡箭牌”。容什么错?怎样容错纠错?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综合研判,具体分析,合理运用。

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限定容错前提条件,准确把握容与不容的界限,梳理容错适用情形正负面清单,对工作失误错误从动机态度、客观条件、决策流程、问题性质、后果影响、补救情况等方面具体细分,让干部清楚“什么能做、什么坚决不能做”。另一方面,要强化容错纠错的刚性约束,对因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造成的损失,严肃追责问责,对故意混淆为公之失与为私之罪、无意过失与主观故意、探索失误与违法违纪等情形,滥用容错机制逃避责任的干部,坚决追究责任,避免出现尺度过宽、纪律松绑的现象。(田香宁)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