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九三阅兵,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守护和平麦浪

2025年09月04日19:21

来源:大河网

80声礼炮轰鸣,80载岁月奔涌。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盛大阅兵,是献给3500万抗战英魂的庄严祭奠,是14年血与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的铿锵回响,我们从未忘记昨日来时的路,更以今日之强盛守护明天的和平阳光。

九三阅兵,这是苦难历史的深沉回响。1931年“九一八”的枪声刺破长夜,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原地区的抗战亦如星火燎原。彭雪枫将军在竹沟点燃抗日火种,游击队员用锄头扒断平汉铁路;而卫河岸边,小脚农妇李秀真更是穿越封锁线传递情报,竹篮里还藏着救命的草药,将散落乡野的微光拼凑出民族精神的基座,每一寸黄土都刻着壮烈与坚韧,托举起胜利的坚实脊梁。

中原这片华夏腹地,承受了全国1/8的日军兵力,万余场战役在此惨烈交锋,抗战14年,3500万军民伤亡的血色数字,仅河南一省就占了1400多万。189万河南子弟兵奔赴前线,近30万英魂埋骨他乡,平均年龄不足25岁。多少年轻的河南战士,怀揣“打完胜仗回家种麦子”的朴素愿望,却永远倒在了抗战胜利的前夕。

九三阅兵,是从苦难到辉煌的明镜,昭示以史为鉴的深刻含义。80年前,中华大地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寇侵略;80年后,中国已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力量昂首阔步迈向世界前列。天安门前,这场阅兵是用现代化军队的雄姿告诉世界,曾经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如今已成为捍卫和平的中坚力量。

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以来,中国第二次举行九三大阅兵,在北京长安街上,战旗猎猎,铁流滚滚。“00后”士兵挑大梁,每一个角度都整整齐齐,见证大国威仪,每一声脚步都让人心潮澎湃,军姿如松,意志如钢,用“米秒不差”的正步,踏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决心,展现新时代军人的精气神。而空中梯队“国之重器”集体亮相,有40%武器装备是首次曝光!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等“镇国神器”登场,“歼-20S”战斗机与隐身能力的“歼-35A”舰载机编队轰鸣而至,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进入“隐身时代”。新型反舰导弹和无人作战装备展示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编织起捍卫海疆的雷霆之网。

70分钟的震撼呈现,45个方(梯)队,上万将士、过百架战鹰、数百台装备,向世界发出科技强军的时代强音。26国首脑齐聚观礼,见证中国国防现代化飞跃,让阅兵成为中国展示和平决心的窗口。中国借此传递珍爱和平、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并表达愿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九三阅兵,是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的和平宣言。当东风-61洲际导弹与抗日老战士同框出现,那种感觉特别震撼,就像历史在跟今天对话,是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建设强大国防的底气。盛大的阅兵场面,让每一个中国人打心底里感到自豪和振奋,也清晰地告诉所有人,咱们有决心、更有能力捍卫国家的每一寸山河,更有雷霆手段震慑一切觊觎之敌,任何妄想分裂国家或者欺负咱们的念头,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阅兵的意义就在于打开一扇窗,让世界更了解真实的历史,也让世界更清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我们热爱和平,但更加珍惜发展,我们愿意和所有国家一起,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80年,山河已无恙;看今朝,铁流正奔腾。80响礼炮的余音响彻中华大地的万里晴空时,我们终将读懂,天安门前钢铁洪流的威慑力只为守护岁月静好。如今,黄河两岸麦浪翻滚,长江流域稻香弥漫,丰收图景正默默书写着和平年代最动人的诗行;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比任何导弹更加坚不可摧。(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金水)

责编:赵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