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而有些记忆却如磐石般永恒沉淀。《归队》中一幕幕的场景瞬间把我们拉回那个充满战争与硝烟的年代,那是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是中华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壮丽史诗。今天,当我们驻足于和平的阳光下,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仿佛仍能听见黄河的怒吼、看见长城的坚毅。抗战胜利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胜利,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是东方睡狮觉醒后的震天咆哮。这段记忆,已然熔铸进我们的民族基因,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永恒火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如北斗星般为民族解放战争指引方向。延安窑洞的灯火通宵达旦,与前线烽火交相辉映,照亮了抗战的战略蓝图。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智慧光芒,穿透了亡国论的迷雾,为四万万人注入了必胜信念。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战争奇观,使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党的旗帜下,无数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忠诚与信仰筑起了不可逾越的血肉长城。这一幕幕壮丽画卷,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关头的中流砥柱作用。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国人民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从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到台儿庄血流成河的胜利,从平型关的首次大捷到百团大战的雷霆万钧,中国军人以简陋的武器对抗强敌,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国土。普通百姓亦未退缩,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工人日夜生产支前,农民节衣缩食纳粮。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每个中国人都是战士,每寸土地都是战场。正是这种全民抗战的伟力,最终使侵略者陷入灭顶之灾,让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生命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浇灌了自由之花,用生命换来了胜利之果。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的草根棉絮,赵一曼临刑前给幼子的泣血家书,左权将军殉国时的壮志未酬……这些鲜活的生命化作永恒星辰,照亮民族复兴的道路。他们也有对生命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毅然赴死。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英灵,用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先烈的鲜血;我们享受的每一刻和平,都承载着英魂的嘱托。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我们缅怀那段血火岁月,更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抗战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化为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当纪念的钟声再次响起,我们不仅是在回望历史,更是在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让我们承载着这份沉甸甸的历史馈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以此告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这盛世,已如您所愿。(河北师范大学 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