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人大书记化身“刚子”,高校治理的“温暖升级”

2025年09月09日13:29

来源:大河网

近日,小红书账号 @人大刚子 发布的几条动态,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这位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的“新博主”,首日便吸引众多粉丝关注,随后官方账号“RUC小浪花”的确认推文更将热度推向高潮,截至9月8日下午5时粉丝量已突破5万。

从“云端潜水”到“亮明身份”,构建零距离沟通新范式。在“人大刚子”的评论区,学生们的诉求从食堂水果供应到校区班车时间,从教学楼扩建到校园景观设计,事无巨细皆有回应。面对通州校区班车过早结束的问题,张东刚回复“马上研究,尽快优化,照顾好自己的学生”;针对苏州校区扩建建议,他承诺“今年争取开工,建筑面积很大哟”。这种即时响应的背后,是他此前数月“潜水”观察的积累——早在开学典礼,他便透露自己经常浏览小红书,甚至会在学生发布的照片下直言“这张很丑”。这种“书记在线”的沟通模式,打破了传统校长信箱、座谈会等渠道的时空限制,大幅缩短了学生诉求的处理周期。此外,他不仅自己“下场”,还要求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将治理端口前移至社交媒体,使高校管理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宣传窗口”到“文化磁场”,重塑高校文化传播生态。小红书平台3.5亿月活用户中,95后、00后占比达85%,其“生活方式社区”的属性天然契合高校文化传播需求。这位书记发布的第二条动态,便以“天安门旗杆东延长线”这一地理坐标为切入点,将人大通州校区的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巧妙融合。这种“硬核知识+软传播”的策略,既满足了年轻用户对信息密度的需求,又通过场景化叙事引发情感共鸣。更意外的是——学生主动“接梗互动”,自发发起“刚子表情包大赛”“人大冷知识挑战”,使校园文化传播从“官方主导”转向“全民共创”,高校社交媒体账号不再是单向输出的“宣传橱窗”,而是变成了能聚人气、生共鸣的“文化磁场”。

从“个案破圈”到“群像创新”,高校回应诉求的多元探索。@人大刚子的实践并非孤例,在“以学生为本”的治理理念指引下,多所高校已跳出传统模式,探索出更贴合自身校情、更聚焦学生需求的解决方案,用实在举措打通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复旦大学主办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金点子大赛”,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解决方案的共建者;汕头大学的书院制改革,将“服务触手”延伸至日常里的每个角落,驻院导师既解答学业困惑,也照顾学生生活;江西工程学院在新生报到前,学长学姐直播逛校园,从教学设施到食堂餐食,事无巨细地答疑解惑。在这个追求精准服务的时代,“人大刚子”之所以备受好评,并非只因“书记触网”的新鲜,更因背后“重视学生诉求、快速解决问题”的治理内核。其他高校的探索也证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来不是“非某一平台不可”,真正动人的,是“把学生的事当自己的事”。

未来的高校治理,或许会有更多“刚子”涌现,或许会有更多创新平台出现,但不变的应是“以学生为本”的初心。当每所高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密码”,当学生的每个诉求都能得到“有回应、有落实”,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有温度、有力量的成长土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任晓敏)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