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健身步道上,人们三三两两地散步;满坡翠绿间,有人驻足山顶休憩平台,举起相机对准眼前的景致。8月27日上午,石家庄胜利南大街旁的鱼跃园热闹又惬意。谁能想到,这个能慢跑、能登高、能唠家常的口袋公园,曾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废弃渣土山?建成开放三个多月来,鱼跃园为城市添了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
城市之美不止于高楼大厦、公共交通等的林立与发达,也在于细微之处的精心雕琢。在多数城市钢筋水泥的“城市骨骼”成型后,现代化城市更新建设应以更细腻温柔的触角深入“神经末梢”,城市“微更新”正当其时。
这样的“小惊喜”,正在石家庄不断涌现。近年来,石家庄利用街边巷角闲置地块、拆违腾退空间,建起了一大批居民身边的健身场地。这些“公园+体育”的小改造,没有大拆大建的声势,却以“小而美”的姿态悄然刷新城市颜值,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提供好去处,让闲置空间“活”了起来。
与城市规划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和操作模式不同,“微更新”更强调从微观层面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要求“注重人的需求、符合人的尺度”。因此,城市哪里需要“微更新”、需要什么样的“微更新”,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想当然,需要深入到社区街巷了解市民的急难愁盼。值得称道的是,很多城市的“微更新”,采用“百姓点菜,政府做菜”的方式,符合“微更新”的本质要求,也为城市“微更新”提供了动力源泉,久久为功,一定会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从最新文件部署的战略性安排可以看出,最新的城市更新计划涵盖了8个方面的任务,从保安全到保基础的民生,再到将来要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与结构的优化。不仅仅为老楼更换上下水管道、加装电梯,社区里建起老年食堂,在街角新增口袋公园、立体绿化,加宽自行车道……更重要的是,留下城市文化的脉,同时为城市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
城市“微更新”,在精微之处见民生福祉。面向未来,通过实施城市“微更新”行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的城市,就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