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节日符号,再次被社会放大彰显。但对于不少一线教师而言,却面临年年如是之感的反应平平。在教师们看来,除了例行化的领导看望慰问、表彰大会、师生联欢,已经很少有让教师倍感温暖和动心的氛围了。实事求是而言,从教师需求角度而论,广大教师最需要的,恐怕仍是社会真正的认可和尊重。事实确实如此,唯有尊师重教成为社会共识,唯有尊师重教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养,才不会有现实中“教师弱势化”“上课不敢管”“曝光压力大”“投诉隐患重”等负面影响,教师才会有轻装上阵、甘为人师的履责主动和职业幸福感。
让尊师重教成为人的基本素养,这是文明传承的需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之基。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奠基作用、支撑作用,在解决老师从教困难、提高教师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方面下功夫。要及时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育惩戒权、进修培训权、社会优待券、职业福利权等问题,营造可干科技的尊师重教社会环境。
让尊师重教成为人的基本素养,要从正面激励肯定角度入手,大力宣扬优秀教师的先进感人事迹,大力宣传教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育、文明涵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在每年教师节掀起尊师重教高潮,重奖名师良师,解决其后顾之忧并坚持每年从教师节开启新的尊师重教新篇序幕。同时要将尊师重教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让尊师重教扎扎实实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并成为一种文明素养和文化修养体现。
让尊师重教成为人的基本素养,还要从“净化”角度发力警示。要严查教师队伍中违反师德师风红线行为,坚决剔除害群之马,净化和纯洁教师队伍。要严查重惩各类侵犯教师权益、侵害教师利益、破坏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从警示、规范、净化等角度,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把关心支持教育、关爱呵护教师体现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打造一流教书育人环境等方面,让尊师重教成为看得见的善意,可感可及的关爱温暖。(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