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教师都是发光的萤火虫

2025年09月10日10:38

来源:大河网

“我愿做一只萤火虫,不是因为它有多亮,而是它心里装着别人,装着光明。”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叶连平常挂在嘴边的话。97岁高龄的叶连平,扎根安徽和县乡村教育一线数十载,退休后仍自费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免费为孩子们补习功课,用微光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求学路。叶连平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老教师的坚守,更诠释了新时代教师该有的模样,愿做一只发光的萤火虫,用自己点滴行动温暖教育的田野。

网络视频截图

师者的“微光”,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从站上讲台的那天起,叶连平就把“教书育人”刻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他拒绝城市高薪聘请,守着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哪怕退休后,看到村里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学习掉队,便毅然把自家房子改成教室,自掏腰包买课本、印资料,一教就是二十多年。97岁的高龄,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依然每天清晨起床备课,傍晚在教室里批改作业,甚至骑着三轮车走村串户劝学。这份“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萤火虫的那束光,虽微弱却持久,照亮了乡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师者的“微光”,就是“把学生当自家娃”的深情。叶连平常说:“我没有孩子,但村里的娃都是我的娃。”他记得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知道谁的父母在外打工,谁的家里有困难,不仅教孩子们知识,更给足了他们缺失的关爱,不论是冬天给穿得单薄的孩子添衣服,还是夏天给孩子们买冰棍解暑,又或者是过年带留守儿童回家吃团圆饭。有学生因贫困想辍学,他连夜上门劝说,还悄悄垫付学费;有学生考上大学凑不齐学费,他四处奔走筹集捐款。这份超越血缘的师生情,让“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职业,而是成了“温暖”的代名词。正如萤火虫总在黑暗中为他人引路,叶连平用真心换真心,让乡村孩子在爱与陪伴中找到前行的勇气。

师者的“微光”,就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传承。叶连平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开始动员身边的教师、退休干部加入“爱心助学”队伍,还设立“叶连平奖学金”,鼓励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当地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扎根乡村,有的放弃县城学校的机会,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后辅导,“做发光的萤火虫”成了当地教师集体的思想共识。这正是师者微光的力量——它不只是一个人的闪耀,更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火种,让“尊师重教”的暖流在全社会传递,熠熠发光。

如今,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依然亮着灯,那盏灯里,装着一位老教师的初心,也装着教育最本真的温度。其实,并非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大人物”,但每个教师都可以像叶连平一样,做一只“发光的萤火虫”。在课堂上,用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在课后,用关怀温暖学生的心灵;在岗位上,用责任扛起教育的使命。当千千万万教师都发出自己的微光,这些微光便会汇聚成照亮教育未来的闪闪星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光明中继续成长,让“尊师重教”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深深扎根、蓬勃发展。(吴媛 吕曼雅)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