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月9日新华社报道,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回信既是对百万乡村教师的深情礼赞,也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员令。
纵观“特岗计划”20年征程,118万教师用青春书写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他们让中西部农村学校教师缺口得到有效缓解,让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0%提升到95%以上,也创造了“一人从教、全家脱贫、带动一村”的乘数效应。这些身着布衣的知识分子,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美逆行者,更是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无声革命者。
初心如磐,彰显师者情怀担当。“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回信以凝练笔触勾勒出特岗教师的群体雕像。这些青年才俊告别城市繁华,选择与青灯粉笔为伴,用知识驱散贫困的阴霾,用爱心点亮童年的梦想。在贵州乌蒙山区、甘肃河西走廊、云南怒江峡谷,特岗教师的身影已成为乡村振兴中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
使命在肩,锻造强国教育基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八个字重若千钧,深刻揭示了教师队伍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回信将教师个体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相贯通,把课堂讲授与乡村振兴相连接。特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明薪火的传递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教会孩子用数学计算田亩产量,用语文书写家乡故事,用美术描绘青山绿水,正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未来可期,绘就育人时代新卷。“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为乡村教育指明了方法论与价值论相统一的方向,要求教师既要有“授业解惑”的专业本领,更要具备“传道润心”的育人智慧。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特岗教师正在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造“田间课堂”“民俗教室”等特色课程,让教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真正实现“一个孩子都不掉队”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肯定更是嘱托。广大教师当以教育家精神为帆,以立德树人为舵,继续锚定乡村教育第一线。在晨光熹微的早读课里,在繁星满天的家访路上,在书声琅琅的乡村校园中,用点滴行动汇聚成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最终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真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