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敌军日记》,抗战记忆与和平教育的好教材

2025年09月11日16:32

来源:大河网

日前,“《敌军日记》再版新书发布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该书素材直接来源于中国军队在金轮峰战役中缴获的日军日记、书信与遗嘱,客观真实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日军士兵的厌战情绪,并成为鼓舞中国军民抗战士气的“文化武器”。该书的再版,既是以日军侵华历史的重要实证材料强化民族记忆,也是通过对历史的铭记更好赓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开创更加和平美好的未来。

《敌军日记》是八一南昌起义亲历者、江西师范大学原中文系教师徐先兆先生于1938年编译出版的著作。该书不仅记录了日军侵华的罪行,展现了战争对个体生命的严重摧残和深刻影响,而且成为抗战时期鼓舞中国军民抗战士气的“文化武器”。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该书的再版,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和平的呼唤,是强化民族记忆、弘扬抗战精神、进行和平教育的好教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敌军日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直接使用“来自战场最真实声音”的日军一手资料,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例如,书中记录了一名日军士兵的内心独白:“收到母亲的来信,她说门前的樱花又开了……而我在这里只有鲜血和泥泞。”这种个人化的叙事,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真相,也打破了日军“圣战”谎言,给全世界留下了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此书的再版,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把军国主义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敌军日记》既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铁证的一部分,也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历史教科书。

在抗战时期,《敌军日记》是鼓舞军民士气的“文化武器”,在当时被誉为“纸上的子弹”。中国军民得以从敌人的视角看到战争的真相,极大鼓舞了军民斗志,更加坚定抗战的决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被多家报刊转载,成为抗战宣传的代表作;外媒引用报道,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将日军士兵的思乡之情与战争痛苦转化为瓦解敌人士气、坚定我方信念的利器。通过《敌军日记》这类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不仅因为我们经历的苦难,更因为绵延不绝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敌军日记》再版的现实意义在于以日军士兵的原始记录为历史铁证,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强化历史真相认知,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和平警示的实物桥梁。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对历史的记忆尤其不容忘却。《敌军日记》的再版,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和平的呼唤,从而更好地珍惜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当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