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师泽如光 虽微致远

2025年09月11日20:23

来源:大河网

教师节来了,让我想到李商隐的一句千古绝唱: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这不仅描绘出教师清澈如水的赤子之心,更映射出那支朱笔所承载的文化重托。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教师这一普通而又神圣的角色,是文明星火最为关键的传递者。他们用个体微光照亮每位学子的人生路,更照亮我们民族的强大富强路,塑造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的咏竹之喻揭示出教师是延续文明、培育栋梁的关键纽带。从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实践探索,教师始终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手”。如今,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入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无数教师以“老干”的担当,支撑起一代代“新竹”向着文明的高度不断生长,这种传承是无声的、是伟大的,是教师用其毕生心血灌注的,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笔下春夜的温存细雨,恰是教师教化力量的生动体现。教师的爱是无声却最有力的教育,这份爱藏在课后为学生耐心讲解的习题里,藏在深夜批改作业时划下的红笔下,藏在发现学生困惑时及时伸出的手掌中。乡村教师支月英,放弃城市机会,在大山深处坚守36年,从“支姐姐”变成“支妈妈”,用陪伴和关爱照亮乡村孩子前行的道路。这种“细无声”的浸润,构建的是个体精神的高地,亦是民族未来的脊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这句诗用生命燃烧的意象揭示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奉献。那“丝”是知识的传播、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纽带,直至生命尽头方才停歇;那“泪”是烛照他人的光芒,是消耗自我以点亮世界的悲壮与豪迈。张桂梅校长坚守云南山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身患重疾却每天清晨五点监督学生晨读,致力于帮助所有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贴满膏药的双手托起无数大山女孩的梦想,被誉为“燃灯校长”。一位教师可能忘记自己批改过多少作业,但学生会永远铭记那盏深夜不熄的灯——它不仅照亮了书本上的字句,更照亮了通往未来的道路。

  师泽如光,虽微致远。每一位教师都是文明长河中的一盏灯火,他们以冰心铸就师魂,以朱笔书写未来,在“润物细无声”的永恒坚守中为我们古老的民族注入青春的活力。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更要铭记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光芒虽源自平凡,却终将照彻千万人生的璀璨星空。(河北经贸大学 于丰硕)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