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全球“长钱”为何竞相布局中国资产

2025年09月12日11:06

来源:大河网

近期,国际投资巨头贝莱德明确表态,中国资产已是全球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权益类资产和债券的配置比例;与此同时,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也透露,正密切关注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动态,计划在相关领域追加长期投资。全球范围内,以养老金、主权基金为代表的“长钱”持续流向中国市场,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正迎来显著提升,这一趋势背后的深层驱动逻辑,值得从全球经济格局与中国发展基本面的双重维度深入剖析。

中国资产之所以能持续吸引全球“长钱”目光,首要在于中国经济在复杂全球环境中展现的强劲韧性与稳定增长潜力。近年来,即便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风险交织等多重挑战,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稳健前行的态势。从最新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这一增速不仅较去年同期和全年水平均有提升,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乏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这份“稳”并非依赖短期刺激,而是植根于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的升级浪潮中,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3000万辆且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既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需求,更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投资结构也在向高质量领域倾斜,基础设施补短板与科技创新领域投入的增加,进一步夯实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是这种兼具稳定性与高质量的增长态势,为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提供了坚实支撑,让全球长期投资者清晰地看到穿越经济周期、实现持续盈利的可能性。

在经济基本面之外,中国政府一系列支持发展、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更为全球“长钱”流入搭建了便捷、安心的通道。宏观政策层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协同发力,既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拉动有效投资,又通过精准滴灌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经济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环境。更关键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正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深化,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完善,标的范围不断扩容,让境外投资者得以更便捷地参与中国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限制的全面取消,进一步扫清了外资进入的障碍。这些政策不仅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更切实降低了外资的投资风险,让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者的配置清单中,从“可选项”逐渐变为“必选项”。

当下中国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更让全球“长钱”看到了新的价值增长点。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字节跳动等企业不仅在算法研发上持续突破,更将技术深度融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像DeepSeek这样的创新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影响力,推动行业加速迭代;高端制造领域,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半导体产业则在关键技术环节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日益完善,部分企业已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相关企业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与估值空间的持续打开,这种兼具成长性与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恰好契合“长钱”追求长期回报、规避短期波动的核心需求,自然成为全球资本重点关注的方向。

从资产性价比的全球对比来看,中国资产的优势同样不容忽视。股票市场中,A股市场部分优质企业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不少蓝筹股的股息率稳定在3%以上,相较于欧美股市部分行业存在的估值泡沫,具备更突出的投资回报率;债券市场上,中国国债收益率长期维持在2.5%~3%的区间,在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仍超万亿美元的背景下,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的“安全港”。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始终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央行完善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有效对冲了汇率波动风险,让外资无需过度担忧汇率因素对投资收益的侵蚀,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全球“长钱”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本质上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投票,更是对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认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产业结构的深度升级,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还将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中的地位也将愈发重要。这不仅会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更将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韩盼锋)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