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表情包已从单纯的网络社交调味剂,逐渐演变为民意表达的新载体、社会情绪的“晴雨表”。这些由图像、文字构成的符号组合,看似轻松诙谐,实则承载着群众的喜怒哀乐,传递着真实的利益诉求。作为党员干部,能否准确解读表情包里的民意密码,直接关系到能否践行好群众路线,能否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表情包的流行,折射出民意表达的新特点。与传统的信访、座谈等方式相比,表情包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情感浓度高的优势。有研究显示,使用表情包的帖子“转评赞”数量显著提升。这种高效传播特性,让群众能够快速传递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从“吃瓜”表情的围观热议,到点赞表情的肯定支持,再到流泪表情的诉求表达,表情包弥补了网络交流中“副语言”的缺失,让虚拟空间的情感传递更直接、更鲜活。这种表达方式的转变,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数字时代的生动体现,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民意渠道。
读懂表情包里的民意,需要穿透符号表象把握本质。表情包的碎片化和娱乐化特征,容易让人忽视其背后的真实诉求。同样一个“微笑”表情,可能是满意的认可,也可能是无奈的调侃;刷屏的“加油”表情背后,既有鼓励也可能暗含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细致的分析机制,不仅关注表情包的使用频率,更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情感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只有从符号中捕捉真实情绪,从调侃中察觉潜在问题,才能让民意收集不走过场。近年来政务新媒体表情包使用量的显著增长,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把握这种新的沟通方式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
把表情包民意转化为治理效能,考验着干部的执政能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数字时代,这一传统需要新的实现形式。对于表情包反映的积极情绪,要善于总结经验,巩固工作成效;对于负面情绪,则要深挖根源,及时回应解决。要建立常态化的表情包舆情监测机制,将其纳入民意收集体系,与信访、调研等传统渠道相互补充,形成全方位的民意感知网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重视每一种民意表达形式。表情包里的民意,看似细微零散,实则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那些在教育、医疗、就业等话题下高频出现的表情包,往往对应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善于从“调侃表情包”中发现政策落地的堵点,从“点赞表情包”中总结服务群众的亮点,从“质疑表情包”中找到工作改进的支点。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让群众感受到“表情包有回应,诉求有着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需要传统方法与创新思维相结合。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民意载体,既考验着我们的洞察力,也为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新路径。各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传播方式的变革,学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倾听民意、解读民忧、化解民愁。要始终牢记,无论是纸质信笺上的字迹,还是手机屏幕里的表情包,承载的都是同样的民意分量,都需要我们以同样的真诚去对待、去回应。(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