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一泡尿赔偿220万元,别再说“他还是个孩子”

2025年09月13日21:20

来源:大河网

今年3月,一则海底捞火锅店内有人“向火锅小便”的短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后,上海黄浦警方发布警情通报,对涉案的唐某(男,17岁)和吴某(男,17岁)作出了行政拘留处罚。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原告四川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被告唐某、吴某及唐某父母、吴某父母名誉权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作出一审宣判。

法院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及其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情况下,分别在指定报刊上向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唐某、吴某有个人财产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

当17岁少年在海底捞火锅内小便的视频曝光时,舆论哗然的不仅是行为本身的恶劣,更是背后折射出的未成年人教育失位的问题。如今,法院220万元的判决结果,以法律的刚性为“子不教,父之过”写下了最沉重的注脚,也给所有抱有“他还是个孩子”侥幸心理的家长敲响了警钟。

这场闹剧的代价远超想象。13万元的餐具损耗、200万元的商誉损失、7万元的维权开支,每一笔赔偿都在拆解“孩子犯错无伤大雅”的错误认知。17岁已非懵懂幼童,理应知晓公共场合礼仪与法律边界,但其肆意破坏公共秩序、践踏食品安全底线的行为,暴露的是家庭规则教育的长期缺席。父母作为监护人,若在孩子成长中一味纵容、疏于引导,让“孩子”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最终必然要为这份放任付出惨痛代价。

判决的意义,更在于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法律责任。法院判决中“不足部分由父母赔偿”的条款,打破了“子女犯错父母无责”的误区,将“监护”从道德义务升级为法律约束。在很多类似事件中,家长往往以“孩子不懂事”搪塞,却忽视了每一次小事的纵容,都是在为未来的更大错误铺路。此次220万元的教训,正是要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守规矩、明是非,不仅是家庭私事,更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保护孩子不是无底线包容,而是教会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泡尿毁掉的不仅是火锅店的声誉,更是两个少年的成长轨迹,而220万元的赔偿,更应成为整个社会反思未成年人教育的契机。家庭教育不该是“亡羊补牢”的被动补救,而应是“防微杜渐”的主动引导。当家长不再用“孩子还小”逃避责任,当社会不再对未成年人失范行为过度宽容,才能真正让规则意识融入孩子的成长,避免更多“一泡尿220万”的悲剧重演。毕竟,真正的保护,从来不是为错误找借口,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一泡尿赔偿220万元,给“子不教父子过”上了一课。正如在类似事件中,网友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的孩子你不舍得教育,社会会帮助你教育,法律会帮助你教育!(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

责编:赵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