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站着吃饭的校园食堂,不该忽视学生权益

2025年09月15日19:11

来源:大河网

9月12日,山东聊城,冠县一中学食堂未设座椅,所有学生均站着就餐,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学生在桌子旁排成两排,站着快速进餐。9月13日,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第一现场称,该校食堂一直未设置座位,“学生都是站着吃饭,吃完便离开,没有必要安装座椅”。校方还表示,此举并无其他目的,属于学校传统,并强调该食堂曾被评为“省级优质食堂”,饭菜营养丰富。

这场看似关于“吃饭姿势”的争议,实则折射出校园管理中对学生基本权益的忽视。

站着吃饭,本质上是对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消耗。从生理角度看,站立进餐时身体处于紧绷状态,不仅会影响肠胃消化功能,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腰部、腿部肌肉劳损。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学生而言,午餐时间本应是放松身心、补充能量的重要时段,而“站着快速吃完就走”的模式,将就餐变成一场“效率竞赛”,完全剥夺学生必要的休息权。校方所谓“没有必要安装座椅”的说法,实则是将管理便利凌驾于学生健康之上,忽视了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

更值得深思的是,校方将“站着吃饭”称为“学校传统”,并以“省级优质食堂”为佐证,这种逻辑显然站不住脚。“省级优质食堂”的评选标准,理应涵盖就餐环境、学生体验等核心要素,若仅以“饭菜营养丰富”为由,就忽视就餐场景的合理性,无疑是对评级标准的片面解读。所谓的“传统”,更不能成为固化不合理管理模式的借口。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当一所学校连学生“坐着吃饭”的基本需求都视为多余,其教育理念的偏差可见一斑。

从网友的热议中不难发现,公众对这一现象的质疑,本质上是对校园管理“重形式、轻人文”的担忧。近年来,部分学校在管理中过度追求“效率”与“标准化”,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与情感体验。食堂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提供餐饮的功能,更应是传递人文关怀的空间。一张小小的座椅,看似是微不足道的设施,实则是学校是否尊重学生权益的直接体现。

还需还出的是,社会也有一种似是而非支持的声音认为,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都久坐,比上班的人还坐得多,小小年纪,一堆脊柱侧弯的;还有的说这种现象不止这一所学校,言外之意这样做没毛病。但问题是,学校的领导、老师也这样做了吗?再者,科学告诉我们,保护久坐学生的腰部,站着吃饭并非优解。而且这种站着吃饭,饭桌却很低,是需要弯腰的,怎么有效保护学生腰部?

此次事件无疑为教育行业敲响了警钟。校园管理不应只停留在“达标”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与需求。校方应摒弃“传统即合理”的固化思维,正视公众的质疑,从学生健康与权益出发,及时完善食堂设施。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对校园服务的监督,让“省级优质食堂”等荣誉称号,真正与学生的满意度、幸福感挂钩,而非仅停留在纸面标准。

教育的温度,藏在每一个细节里。让学生坐着安心吃饭,不仅是对基本权益的保障,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期待这场争议能推动更多学校反思管理模式,用细节传递人文关怀,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温暖港湾。(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

责编:杜若森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