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暴雨中“手机之殇”:九江教资考场该补“防雨课”

2025年09月16日13:33

来源:大河网

9月14 日下午,九江教资考试的考场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透的不只是考生的物品,更浇凉了他们的心。考场外存放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因毫无防雨措施被积水浸泡,不少设备直接报废;面对考生的焦急投诉,考务人员一句 “为啥带这些东西” 的冷漠反问,更让这场 “手机之殇” 成了舆论焦点。这场意外,看似是极端天气所致,实则暴露了九江教资考场在管理上的 “防雨课” 严重缺失。“尺度”与“温度”的双重失踪,也警示了考试组织既要守住制度尺度的刚性底线,更要怀揣服务温度的柔性关怀,二者缺一不可。

考场的“尺度失守”,藏在制度执行的“落空”里。教资考试有全国统一的规范要求,明确规定考点“需设置符合安全标准的物品存放区”,这是考场必须守住的“尺度”。可九江涉事考点,既没有给存放区域搭遮雨棚、铺防水垫,也没有在暴雨预警后转移物品,任考生的私人物品受暴雨的磋磨,导致考生的个人财产损失,这是把“安全存放”的要求抛之脑后。反观山东烟台考点,考前会联合气象部门制定极端天气应对方案,广东部分考点还会提前用短信提醒考生 “贵重物品存防雨柜”—— 同样的制度框架下,九江考点的尺度松弛,本质是把管理责任完全转嫁给考生,让制度沦为“纸上条文”。

而“温度失踪”,则体现在考场工作人员对考生诉求的漠视中。当考生看着手机被泡坏,焦急寻求帮助时,他们得到的答案不是安抚和登记损失,而是冷漠反问推卸责任。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与公共服务的初心背道而驰。有温度的服务并非难以实现,关键在于是否能将考生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更令人深思的是,“尺度”与“温度”本应该相辅相成。没有尺度的约束。温度会变成泛滥的纵容;缺少温度的柔性,制度就会变成冰冷的教条和壁垒。九江考点对“存放区”的严防死守,将这项规定制度执行得严丝合缝,却对防雨设施、应急安抚等“温度服务”视而不见,这种重流程、轻人文的倾向,让考试服务偏离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资考试选拔的是未来的教师,考场更应该成为责任与关怀的示范点,而不该成为“尺度”和“温度”双重失守的荒地。

补好这堂“防雨课”,刻不容缓。九江考点的事件,是对公共服务本质的一次深刻叩问。这场暴雨也为所有考点敲响警钟:公共服务的真谛,在于以尺度构建严谨有序的规则框架,同时用温度传递尊重与关怀——这不仅是对个体权益的守护,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重塑。(山东大学 胡司佳)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