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婴儿茶位费背后是商业伦理的集体迷失

2025年09月16日13:34

来源:大河网

据报道,近日,广东某海鲜大排档因向8个月大婴儿收取3元茶位费引发争议。消费者黄女士一行13人用餐,账单里赫然列着13份茶位费,其中5个孩子里最小的才8个月,既没碰碗筷也没喝茶水。此次事件虽以退款道歉告终,却折射出当下消费环境中商业伦理的集体迷失。

表面看这是个别商家的操作失范,实则是商业文明建设中价值理性的缺席。广东饮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位费作为习俗传承本无可厚非,但当婴儿都被列为收费对象时,反映的已不是文化传承问题,而是商业逻辑对人文关怀的全面碾压。商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伦理边界。

这种现象背后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不仅是规则经济,更是伦理经济。反观我们的一些商业实践,往往过分强调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价值,注重交易本身却忽视关系建设。茶位费争议本质是商业伦理缺失的缩影——当商家只盯着消费者的钱袋而非真实需求时,再精致的服务也失去了温度。

更值得深思的是,此类事件频发反映了商业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失衡。据统计,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餐饮服务投诉同比上升12.8%,其中隐性收费投诉占比逾三成。数字背后是商业伦理建设滞后于商业规模扩张的现实。正如哲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没有伦理底线的商业繁荣,终将是沙上筑塔。

破解之道在于构建新时代商业伦理体系。首先需要强化制度约束,建议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将“未实际享受服务不得收费”列为基本原则。其次要推进行业自律,餐饮行业协会应制定茶位费收取标准,建立黑名单制度。更重要的是培育商业向善的文化氛围,让商家认识到:真正的好生意不是赚尽最后一个铜板,而是在盈利与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点。

老子有云:“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商业文明的真谛不在于技巧性收费的“薄”与“华”,而在于诚信经营的“厚”与“实”。只有当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在利益之外保持一份伦理自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行稳致远。婴儿茶位费事件应成为商业文明建设的反思契机——推动商业行为从“能不能收”的技术判断,转向“该不该收”的价值判断,这将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志高)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