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沉吟向北哭,我心常忆柳条湖。”1931年9月18日,沈阳的夜空被日本关东军的炮火无情撕裂,“九一八事变” 如一道狰狞的伤疤,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册之上,自此日军发起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经济社会遭受重创。这段浸满血泪的历史,时刻警醒着我们 “勿忘国耻”。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面对日军的残暴侵略,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用血肉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长城。杨靖宇在绝境中坚守报国之志,王光宇、赵一曼等无数先烈也在生死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挺在抵御侵略者的最前沿。他们的壮举,源自中华儿女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铸就了国家的脊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回顾 “九一八”,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秉持 “彼有强权,我有公理” 的幻想,奉行 “不抵抗” 政策,结果既未换来和平,反而让日军的贪欲愈发膨胀。这一惨痛教训深刻表明,委曲求全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唯有自身强大,拥有坚定的抵抗意志和雄厚的实力,才能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如今,距离 “九一八事变” 已过去九十余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完成了从小米加步枪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跨越。阅兵场上,战士们心向一处使的凝聚力,层出不穷的新型武器,就是我们捍卫主权和尊严的底气。在其他领域,中国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飞驰、5G 技术领先,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在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 我们不能忘却,这一幅幅繁荣昌盛的景象,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局部冲突与动荡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我们绝不能因今日的安逸而忘却历史伤痛,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石家庄铁道大学 赵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