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高铁座垫被“打包”,不只是素质问题

2025年09月17日16:50

来源:大河网

近日,武汉站一列高铁上,乘客按票就座,却发现自己的11车3F座位“只剩骨架、不见肉身”,坐垫离奇消失。保洁员翻遍车厢无果,乘客被工作人员临时安置在其他座位。戏剧性的是,两位大妈随后从化肥袋里掏出“失踪”的坐垫,乘客得以返回原来位置。

美国学者哈丁曾经提出“公地悲剧”理论。一块无主草地,人人放羊,个个想着自己效益最大化,最后寸草不生。高铁车厢就是现代版草地,坐垫、救生锤、消防柜,件件姓“公”,却总有人想让它姓“私”。

在日常生活中,从高铁霸座到公共厕所里空空的纸巾,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公地悲剧”之所以频频发生,是因为每一次“薅羊毛”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哈丁笔下的草地,如果每增加一只羊就能多卖一份钱,而草场退化的代价由所有人平摊,理性人的最优选择就是“先吃为敬”。高铁车厢的坐垫、救生锤、消防柜,亦是同理,带走一块垫子,别人利益受损,自己得了好处,于是“理性”的占便宜者愈发理直气壮。

也有人说:“老人家苦日子过怕了,拿点公物回家垫屁股,不算大事。”节约与侵占之间,隔的是法律红线,不是代沟。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明确,强拿硬要或者任意占用公私财物,可处5~10日拘留。往大了讲,这不是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

要让悲剧不再重演,核心是把外部成本“内生化”,让薅公家羊毛的人,自己疼。第一刀要砍在“发现难”。高铁日行千里,停站不过两分钟,现行保洁、巡检、视频回看都是“事后诸葛亮”。不妨借鉴从技术上做文章,给垫子加层锁,或者多加两个卡扣,让“顺手牵羊”不再那么容易。

第二刀要砍在“处罚软”。目前铁路警方对“顺走”小件公物多以批评、劝阻为主,刑事立案门槛高,行政案件又常因“价值不大”不了了之。建议相关部门要敢于“小题大做”,对侵占行为该罚的罚、该拘的拘,并在12306平台同步公示,并纳入相关信用系统,让付出代价高于“战利品”价值,从而形成“疼的记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席忠翔)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