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对盲人夫妻携导盲犬冒雨攀爬泰山十八盘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导盲犬芬迪浑身湿透,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还不时遭到主人盲杖敲打 ,这一幕让众多网友感到揪心。事件发酵后,导盲犬大连基地迅速回应,决定将芬迪暂停使用并接回基地。
盲人夫妻挑战自我、攀登泰山的勇气值得肯定。视障群体在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能鼓起勇气去探索世界、挑战极限,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他们也有追求美好、体验自然的权利,不应被限制在狭小的生活空间内。然而,在这场挑战中,导盲犬的境遇却引发了公众对动物福利和导盲犬职责边界的思考。
导盲犬作为视障人士的重要生活辅助,为他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导盲犬的主要职责是在日常出行中引导主人避开危险、识别道路,并非承担高强度的登山任务。攀登泰山对导盲犬的体力、关节和心理都是巨大考验,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身体损伤。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芬迪在雨中疲惫不堪,却仍要努力为主人带路,它的辛苦和无助令人心疼。这不禁让人反思,视障人士在满足自身需求时,是否也应充分考虑导盲犬的承受能力和福利。
导盲犬的稀缺性也让此次事件备受关注。目前,全国1700多万视障人士,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却仅有400余只。培养一只导盲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从幼犬筛选到专业训练,再到与主人的磨合,每一步都饱含艰辛。如此珍贵的资源,更应合理使用和悉心呵护。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公众对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物福利,对动物在人类活动中所承受的痛苦表示关切。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促使人们更加审慎地对待动物,尤其是那些为人类服务的工作动物。
当然,我们也不应过度指责盲人夫妻。他们或许只是想挑战自我,实现梦想,并非有意伤害导盲犬。这一事件应成为一次科普和反思的契机,让更多人了解导盲犬的工作性质和需求,也让视障人士明白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导盲犬。
盲人带导盲犬爬泰山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个人梦想和自由时,也要坚守对动物的责任与关爱。只有平衡好人类需求与动物福利,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宋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