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731》日籍演员出演是对历史的敬重与还原

2025年09月19日13:44

来源:大河网

电影《731》于9月18日重磅上映,这部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的影片,自宣布定档以来就备受关注。影片中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籍演员出演,更是在电影上映后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当得知导演赵林山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后,大家为他的用心与坚持点赞。

《731》承载的是一段沉重且不容忘却的历史,731部队的暴行,是人类历史上黑暗至极的一页。选择由日籍演员出演所有日本角色,这一决策被广泛视为对历史真实性的深刻追求与对民族伤痛的郑重缅怀。导演赵林山对历史还原的极致追求,源于他对历史复杂性和真实性的深刻考量。在他看来,日本演员从自身文化根源出发,能够精准演绎出那种在礼仪表象下潜藏的残忍、在秩序感背后隐藏的疯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种选择不仅关乎艺术真实,更触及历史正义,让观众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731》里中国演员均为中国国籍这一细节,不是简单的身份标签,而是深深扎进影片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里的本土根基。中国演员饰演的角色,都不是脱离现实的虚构形象,而是天生带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历史载体。中国国籍让角色的悲痛、愤怒与抗争多了层真实感,这份情绪并非靠演技刻意堆砌,而是对先辈苦难的历史回响。中国演员饰演的母亲为保护孩子免受细菌实验迫害而牺牲,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母亲的悲剧,更是无数中国母亲在战争中的共同遭遇。这种身份关联让情感冲击更强烈,也让铭记历史的主题更容易走进人心。中国演员的国籍本身就是对历史真相的本土坚守,表演的核心目的就是还原本土受害者的遭遇,守住不被遗忘的历史底线。

日本演员出演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证词,当加害者的后代愿意通过演绎直面先辈的罪行,这种自我揭露的勇气,比单纯的外部批判更有冲击力。日本演员的参与承载着对加害者历史的反思,其他国籍演员的演绎呼应了跨国受害者群体的苦难,而中国演员则守住了核心受害国的历史底线。三者结合,构建起多元一体的记忆共同体,把反对反人类暴行、守护和平的立意,从民族诉求升华为全人类的共识。在日本右翼势力试图篡改历史的当下,影片通过日本演员的“自我揭露”,构建了第三方证言效应,其产生的认知冲击将比外部批判更强烈,这正是导演赵林山所言“让历史自己说话”的深层含义。

从实际效果看,日籍演员的表演极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平田康之饰演的石井四郎,通过复刻历史人物的神态与举止,将冷酷残忍演绎得入木三分;涩谷天马饰演的军医太田则要求“不加滤镜”地呈现活体解剖场景,以冷漠眼神传递反人类暴行的本质,精准复刻和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人性与兽性共生状态。日籍演员坦言,每一次出演都像是在叩问良心。正是这种对表演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让他们塑造的角色真实得令人胆寒,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731部队的反人类暴行。

从观众反馈来看,日籍演员的日语交流与气质还原,使历史场景的代入感显著提升。许多观众观影后表示,以往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侵略者的形象常被简单脸谱化,而《731》中,这些日籍演员的演绎让他们看到了恶并非简单的表面狰狞,而是藏在日常行为、语言和神态之中。他们用日语交流,举手投足间展现出战争狂人的狠毒与阴险,将观众瞬间拉回到那个充满苦难与恐惧的战争年代,深刻体会到先辈们所遭受的非人折磨,也更加懂得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电影《731》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选角策略,更是对历史的敬重与还原,是对民族伤痛的郑重缅怀,是一场以身份为纽带、以记忆为核心的历史教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守护和平、抵制暴行,绝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唯有直面真实的黑暗,才能共同走向光明的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