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发臭午餐撤了,只是补上校园餐漏洞的开始……

2025年09月19日15:13

来源:大河网

9月15日,上海多所学校的家长反映,当天中午的学生餐里,一道虾仁炒蛋被临时撤掉,学生说这道菜“有臭味”,学校补发了饼干、面包作为替代。据了解,这道菜品的供应商是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为上海多家中小学供应午餐。16日,徐汇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回应现代快报记者称,“的确有撤菜,目前局里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工程。上海多校出现菜品发臭问题,不仅让家长们忧心忡忡,也让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受到了严重冲击。此次事件中,绿捷公司作为多所学校的餐饮供应商,其日供餐量巨大,仅2025年就有101条中标信息,8月一个月就中标70家上海中小学的食堂餐饮服务项目。但在如此庞大的业务量背后,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这不得不让人对其管理水平和责任心产生怀疑。

从事件的初步调查情况来看,供应商在食材采购、储存、制作和运输等环节都可能存在问题。比如,采购的食材是否新鲜达标,是否有检疫合格证明和检验报告;食材储存是否分类分区,避免了串味和交叉污染;菜品制作和运输过程中是否配备了干净无菌的厨房和专用的食品运输车辆等。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却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的大局。此外,学校在此次事件中也并非毫无责任。学校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否进行了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实地考察?在学生用餐前,是否有相关人员提前对菜品进行检查?事件发生后,是否及时向家长发布了相关信息,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这些都是学校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监管部门在校园食品安全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次事件中,监管部门在接到学校反馈和家长举报后,虽然已经开始介入调查,但从事件的发酵过程来看,监管的时效性和力度仍有待加强。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涉事供货商仓库及受影响学校的日常检查和抽查,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敢、不能、不想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在落实相关制度时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的问题。虽然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存在打折扣的现象。比如,校长陪餐制度、家长陪餐制度等,如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撤回发臭午餐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好校园食品安全的防线,让孩子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举一反三,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雯婧)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