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长春航空展,听取“哇”声一片

2025年09月22日10:55

来源:大河网

9月19日,为期五天的2025年长春航空展正式拉开帷幕。蓝天之上,战鹰列阵、呼啸苍穹;地面之间,重器亮相、触手可及。全新的飞行表演、多型战机协同演练……这场规模空前、互动性极强的空天盛会,还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看点和亮点?

歼-20的“眼镜蛇机动”表演、运油-20的空中加油展示、无侦-8的VR体验,这些技术突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可互动的现实。长春航空展观众不约而同爆发出“哇”声一片的反应,恰似这个国家集体情感的一次集中迸发。航展不仅是技术展示的平台,更成为民众与国家科技成就的情感联通。蓝天盛宴上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背后,是军事科技实力与国民精神需求的双向奔赴。

“哇”声一片,是对长春航展精彩瞬间的惊叹。长春航空展飞行表演之精彩、装备展示之全面、展览历史之纵深和最新研发成果构成四大亮点。空军三支飞行表演队进行的单机、机群飞行表演,充分展现了我国军机的优异性能和飞行员高超的操控技术;空中加油机、预警机、歼击机、轰炸机等和地面防空武器、预警雷达、电子装备等以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的退役战机形成立体式体系化空天配合;现场听到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那种扑面而来的力量感和临场感,是视频或照片无法替代的;通过模型方式,展示了歼-20S、歼-35等新一代尖端机型。应接不暇的精彩瞬间、情不自禁地脱口惊叹,既是对极致飞行本能的生理反应,更是对“中国制造”的情感外化。既是对中国航空发自心底的赞誉,也是对航空报国精神的礼赞。

“哇”声一片,是对长春航展科技进步的礼赞。歼-20将“眼镜蛇机动”动作呈现在大家眼前,抗美援朝老飞行员在新型教练机前驻足敬礼,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让观众席爆发出浪潮般的“哇”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不加修饰的惊叹,实则是十四亿人对祖国科技进步的礼赞。每个“哇”的声波里都闪烁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轨迹,都是对物理极限的敬畏、技术代差的震撼、精神传承的感动,更是一个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生动写照。本次航展中展示的许多飞行动作都具备很高的实战价值,地面、空中的密切配合,成功展现了“无体系,不作战”的军事思想,预警机、运输机、轰炸机、歼击机、教练机、地面雷达、保障设备等,形成了一个非常丰富、无缝衔接的作战系统,确保我们在未来的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哇”声一片,集体记忆与民族精神的集中呈现。长春航展观众席爆发的“哇”声浪潮,唤醒的不仅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而且引发了跨越代际的精神共振。特别是当92岁的老飞行员颤抖着抚摸新型教练机蒙皮时,那些此起彼伏的“哇”声既是对技术突破的震撼,也是对历史跨越的感慨,更是对精神传承的共鸣。年轻观众举起的手机荧光与七十年前仰视战机的目光在此刻重叠,变的是飞行器的代际更迭,不变的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蓝天向往。这种“历史在场感”的营造,使航展超越单纯的装备展示,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传承仪式。社交媒体上“爷爷的P-51到孙子的歼-20”话题的刷屏,家长与孩子共同模拟飞行的视频获得百万点赞,正是集体记忆被成功激活的明证。被战机轰鸣唤醒的民族自豪感,成为支撑大国崛起的磅礴精神动能。

“哇”声一片,不仅为表演喝彩也为未来祈愿。长春航展观众席爆发的“哇”声浪潮,既是对当下技术奇观的礼赞,更是向未来发出的浩瀚星空邀约。当歼-20在长春航展做出高难度飞行动作时,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发出的惊叹声,真实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历程。从老一辈飞行员摸着新型战机落泪,到年轻人兴奋地拍摄飞行表演,这些自然流露的赞叹,展现的是几代人对航空事业共同的骄傲。长春航展,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让当年的望其项背变成了今天的并驾齐驱和明天的赶超领先。孩子们仰头观看飞行表演时亮晶晶的眼睛,与七十年前跑道边期待的目光,传递的是同一种蓝天梦想。这些发自肺腑的赞叹,既是对表演的喝彩,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寄托着人们对中国航空事业更美好的期待。

长春航空展上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生动见证。从老一辈飞行员的感慨到新时代年轻人的欢呼,这些真实的反应记录着我国航空工业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每一声赞叹背后,都是科技实力的展现和民族自豪感的流露。面向未来,这些喝彩声将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激励着中国航空人不断突破创新,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