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天下才,匠心筑未来”。9月19日晚,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流光溢彩,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盛大开幕。3420名选手、106个竞赛项目,这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技能盛会,展现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这是一场技能的盛宴,更是大国工匠们奏响的“技能强国”时代强音。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人才队伍中规模最大、实践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确定为国家战略性人才,这对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这场汇聚全国精英的技能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不仅是一场技艺的比拼,更是一次国家人才战略的生动实践。
一场大赛,展现技能人才的磅礴力量。提到技能、工匠,人们常常误认为只要“熟能生巧”“依葫芦画瓢”就足够了。实际上,新时代对工匠早已从“大国制造”到“大国创造”、从“0到1”、从“1到N”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所言,大赛“突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导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此次大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众多领域,新领域赛项占比超50%,还有乡村振兴专项赛项,这不仅是对技能人才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对标国家战略,为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就像盾构机是机械制造等领域技能人才的匠心之作,它转动的不仅是机器,更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动力。这场大赛已超越单纯的竞赛,成为展现中国技能人才力量的窗口。每一位选手背后,都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道出心声:“想技能成才,就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这样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最深刻的成才哲理。
一个战略,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石。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技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这一数字背后,是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持续投入。省委书记刘宁介绍,近年来,河南坚持投资于人,大力推进技能河南建设,全省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这次大赛不仅是技艺的竞技场,更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条道路,技能成才点亮人生前程。“技能照亮前程”不只是本届大赛的主题,更是无数技能人才的切身经历。洛轴集团工程师周琳见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轴承屡次打破国外垄断,她自豪地说:“这转动的不仅是轴承,更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动力。”技能成才之路,是条实实在在的康庄大道。它不需要华丽的口号,只需要脚踏实地钻研。就像河南省选手李伟所体会的,投身技能竞赛是“技艺与意志的双重磨砺”,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深刻体悟。这条道路不仅实现个人价值,更汇聚起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都需要技能人才用双手去实现。
一个未来,技能强国召唤时代工匠。开幕式上,当国务委员谌贻琴宣布大赛开幕的那一刻,电子烟花璀璨绽放,照亮了技能强国的光明前景。这场盛会向我们展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技能强国,人人有责。这场大赛不仅是选手们的舞台,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让我们看到,只要有技能,就可以在这个时代发光发热。让我们以大赛为契机,弘扬工匠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技能的价值,让技能真正成为照亮我们前程的那束光,共同奏响“技能强国”的时代最强音!(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