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亚大东海一处网红打卡点“断桥”因加装铁刺禁止跳水而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此举剥夺了游客乐趣、是“一刀切”,也有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事实上,这座由废弃断桥演变而来的“野生网红景点”早在2023年4月就已禁止水上旅游活动,如今的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争议的背后,这件事更让人意识到:有些风景,或许更适合用眼睛去铭记,而非以“打卡”之名过度介入。这既关乎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底线,也是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安全的底线不可触碰。这里,“安全”包含两个概念: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这座断桥并非专门设计的跳台,而是一座废弃建筑,结构稳定性存疑,周边水域情况复杂,暗流、礁石都可能构成致命威胁。景区出于对游客生命负责的态度予以关闭,合情合理。此外,据吉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该区域亦属于部队区域,关闭并禁止打卡不仅是景区规定,更是国防安全的必要考量。
此外,生态的红线亦不可逾越。据了解,该区域已被划定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珊瑚礁作为四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有维持近岸渔业、减轻海浪侵蚀、调节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功能,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人类频繁地近距离活动带来的物理接触、水质污染、防晒剂化学物质释放等,都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管理部门出于对珊瑚礁的保护,而将这一区域封闭管理,是情理之中。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景区采用“铺满铁刺”这种简单粗暴的物理隔绝方式,确实显得生硬和缺乏人文关怀。暴露出当前景区管理模式仍停留在“被动响应”层面,缺乏事前预防和柔性引导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相关部门也须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引导,加强管理,并积极拓展替代性的绿色、安全的旅游体验,统筹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不仅依赖于严格的管理,还需要游客树立更负责任的旅游观念。当一些行为开始越界,游客便不再是风景的“感受者”而是风景的“掠夺者”。这不仅扭曲了旅行的本意,也容易破坏生态、酿成安全事故。
有些风景,用眼睛铭记即可。入眼,不入画;留心,不留痕。(重庆大学 李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