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中原熟天下足,丰收节里话振兴

2025年09月23日11:32

来源:大河网

金穗闪耀,丹桂飘香,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满载着“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喜悦如期而至。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河南用不到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0%的粮食,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343.9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个属于亿万农民的节日,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喜庆时刻,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中原熟天下足,我们要坚守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责任与担当,用实干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乐章。

科技兴农谱新篇。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科技创新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在周口商水县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07万亩土地安装固定自动喷灌设备,无人植保机防治病虫害;郸城县的智慧麦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手机遥控浇水、全时自动捕虫、气象实时监测;驻马店智慧农业产业园将5G+无人机植保系统应用到2000亩麦田,使农药使用量下降68.79%,亩产达到1372.46公斤,刷新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单产纪录。丰收的壮美画卷需要科技的神来之笔,农业的华彩乐章离不开创新的澎湃音符,我们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建立全方位全链条科技服务网络,培养更多懂技术的“新农人”“兴农人”队伍,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寸田野。

美丽乡村展新颜。丰收的喜悦不仅来自粮仓的充实,更源于家园的美丽蜕变。河南省委2025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这些举措使生态优势得以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我们要立足“老家河南”定位,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心守护乡村的山水肌理与文化根脉,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中原大地始终成为每一位国人的心灵归宿。要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改厕治污到垃圾分类,从保护古树老井到传承乡风民俗,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森林康养度假、农耕文化体验等新业态,让竹林云海变成聚宝盆、蛙鼓蝉鸣化作致富经,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富民增收暖人心。丰收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钱包更鼓、笑容更甜。河南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通过改革激活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30元,同比增长6.37%,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我们要坚决贯彻“两高四着力”决策部署,牢记“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要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强村公司)+合作社+农户、“致富合伙人”、直播带货等模式,帮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红利。要推动口袋脑袋同时丰盈,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原大地丰收忙,乡村振兴正当时。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庆氛围里,我们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蓬勃生机,触摸到了农民增收的幸福脉搏,让我们继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更加丰硕果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少杰)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