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

2025年09月23日15:13

来源:大河网

又是一年丰收节。连日来,全国各地喜气洋洋,举行了形式多样、独具地域特色的庆祝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人与土地、与自然的距离。

自2018年农历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来,全国各地以此为契机,纷纷举办农产品展销、农耕文化展示等活动,增进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文明的理解,也提升了亿万农民的身份认同感,调动了参与农事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祈丰年、庆丰年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表达对旧一年丰收的感激,以及祈求新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会在孟春时节跑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谷物神(稷)。在当时,社稷祭祀被视为国家庆典,后来“社稷”二字更被演化为国家的代名词。而在民间,祭祀活动虽不似官方那么隆重,但也是热闹非凡。《诗经》有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寥寥数语间,为我们呈现了丰收时节老百姓欢欣鼓舞、祷告庆祝的画面。

对于农民来说,最大的渴盼莫过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所求不在乎劳有所获、衣食俱足。而秋日里的丰收景象正是“天增风雨地增产”的具象表现。

古语有云:“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余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科技不发达、靠天吃饭的古代,丰收具有不稳定性,故而祭祀庆典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心中的期盼。而今,随着技术进步、耕地开发及资源优化,丰收的稳定性大大提升,期盼变成了现实,庆典的展示意味也就更浓了一些。“稻菽千层浪”“小麦覆陇黄”“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这些美美与共的画面,生动地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三农”故事。

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而且这画卷的作画者一直在不停地变换技法。从传统农耕文化时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式农民到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机械化作业的新农人,虽然职业没变,但形式和内容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丰收节”这个专为中国农民而设的节日,农民登台唱主角,庆丰收,晒丰收,将丰收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并通过技能大比武、农村演说家等形式让人们打破狭隘的偏见,得见现代农民的风采。

如果说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8%的人口已是一种奇迹,那么如今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更是向世界展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丰收节,让我们走出办公室,奔向田野,让中国的“三农”故事通过网络、视频、文字,将美好生活的农民实践展示给全世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潘玉毅)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