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即将到来,近日不少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拟定出行计划时发现,多地酒店国庆涨幅过高,让人大呼“住不起”。9月22日,媒体查询到,国内部分旅游热门城市商务酒店的价格已经突破1000元/晚,九寨沟多家酒店价格超过1700元/晚,有网友因酒店价格过高取消了出行计划。也有网友发帖爆料,江西景德镇空间酒店(御窑博物馆店)国庆期间房价 “离谱”:10月1日同房型价格高达约1000 元/间,而9月份日常价格仅需90元左右,涨幅超10倍,这一巨大价差让网友直呼 “消费不起”,另有一些网友还吐槽“小城市也玩不起了”,酒店一晚价格虽然没有破千,但涨幅也多在两到三倍。这些酒店价格“跳涨”现象,也迅速引发全网对旅游旺季酒店定价的关注。
在商言商,从市场规律来看,在旅游旺季,酒店适度提高价格本无可厚非,但绝非“想涨就涨”。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价格波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在这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条的规定,酒店房价属于市场调节价范畴,由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这赋予酒店一定定价自主权,但绝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涨价。换言之,涨价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做到明码标价,更要确保涨幅合理,不可突破法律与公平的底线。但此次假期部分地区酒店价格涨幅如此之大,从90元飙到1000元,这不是“涨”,是“跳楼式暴涨”,显然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可见,这显然也不是市场调节,而是赤裸裸的“暴利收割”。
另一方面,“瞬间涨价”不仅存在“不合理”问题,还存在“不透明”问题。面对质疑,部分酒店工作人员回应称,“平台上显示的1000余元价格 ,并非最终定价,消费者可先按平台价格下单,待国庆期间实际入住时,会根据当日周边商圈行情重新核算房费。因为定太低怕后期房源紧张时亏了,定太高又怕影响预订量,只能先按预估高价挂着,等临近再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但众多网友质疑称,部分酒店这种“先高后调”的套路已经成为不少酒店的普遍做法,其目的是提前锁定客源,同时规避平台对价格波动的监管,其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精准收割,显然这挑战了公平交易的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节假日酒店、民宿涨价问题年年都会被拿出来讨论,此类现象意识老生常谈,但却屡禁不止。这背后,或许是商家受利益驱使,企图在国庆中秋这个旅游高峰期大赚一笔。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短期利益,却忽视了这种“坐地起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影响游客的出行计划,也会伤害整个酒店业与在线旅游平台的公信力,不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更深一点而言,还会毁掉毁一个城市的口碑,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客流量下降、旅游口碑崩塌,最终受伤的不只是游客,更是整个城市的文旅产业的和万千从业者。在这个问题上,近些年一些地方已有不少的前车之鉴。因此对于酒店经营者而言,应树立“长期主义”理念,不能只算“眼前账”,更要想“长远路”,不能立足于“一锤子买卖”,应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口碑,吸引客源。
当然,旅游住宿不应“逢节就贵”。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商家自觉,对此,相关平台、部门和行业的调控与干预必不可少。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结合节假日特点,制定合理的指导区间,对价格异常波动及时预警、介入调查、依法查处,让“宰客者”付出代价。平台方也需要承担起信息中介的责任,采取明确公示调价规则、推出“价格波动预警”功能等有效举措,杜绝“价格暗箱”、避免成为商家套利的“帮凶”。行业协会也应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信用评级机制,积极推动住宿业诚信建设,引导经营者树立长期经营的理念。消费者也需擦亮双眼,增强维权意识。
国庆中秋假期脚步渐近,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酒店市场能回归理性与公平,让消费者安心出行、放心消费,从而进一步激活文旅市场活力、拉动文旅消费增长,做旺国庆中秋双节文旅消费市场。(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