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让“零近视”小学照亮孩子的明亮未来

2025年09月24日14:07

来源:大河网

9月,是全国第11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从云南传来好消息: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诞生了两所“零近视”小学——腊福小学、戈的小学,两校323名学生视力都在5.0及以上。这一成果宛如一束光,穿透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阴霾,带来新的希望与思考。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心病”。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一次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长远看,高度近视引发的各类眼部疾病,更可能成为他们未来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近视”小学的出现,为近视防控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让我们看到了有效防控近视的可能性,也为其他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提供了宝贵范例,激励大家积极行动,守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探寻云南两所学校的“零近视”秘诀,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是关键。腊福小学的孩子们每日户外运动时长可达三个半小时,跳民族广播操、打篮球、丢手绢……阳光下尽情挥洒汗水。戈的小学11位老师一人负责一个体育项目,确保孩子在运动中强健体魄、保护视力。医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运动,自然光线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能有效抑制眼轴变长,预防近视。而这两所学校做到了让孩子在自然中尽情玩耍,充分利用这剂免费“良药”。

除了运动,学校严格的电子产品管理也至关重要。腊福小学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入校,减少了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机会,从源头上降低近视风险。同时,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生活,孩子们整理宿舍、打理菜地,周末还有家务作业,既培养生活技能与责任感,又减少了宅家看电子设备的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零近视”小学的成功,也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只盯着成绩,而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比如,规定孩子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不超过1小时,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20—20—20”原则,不能长时间用眼,小朋友每次学习20分钟以后就应该起来往远处看一看,看20英尺外20秒钟让眼睛快速地得到休息。周末和节假日,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公园、郊外游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的眼睛充分沐浴在自然光下。

让“零近视”小学照亮孩子的明亮未来,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除了日常体育课、课间操,可延长课间休息时间,鼓励孩子走出教室活动。优化课程设置,避免过度依赖电子教学设备,增加自然科学、户外实践等课程比重,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亲近自然。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总之,没有“小眼镜”,不是奇迹是坚持。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大家该以“零近视”小学为榜样,用行动为孩子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探索美好的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