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崔丽丽的“战袍”,叩问职场性侵的法治与人性边界

2025年09月24日14:07

来源:大河网

9月23日,天津,全国首例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案涉劳动争议纠纷开庭审理。受害人崔丽丽身着两年前遭受性侵时的衣服出现在法庭外,直言“2年前的今天它见证了我的耻辱,现在已经变成我的战袍”。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它是创伤的印记,更是正义的铠甲,在全国职场性侵与工伤认定的交叉地带,书写着一位女性的勇气与整个社会对性侵认知的进阶。

职场性侵,是职场这片本应是奋斗场的空间里的毒瘤。崔丽丽的遭遇并非个例,相关调查显示,职场中性骚扰、性侵的发生率远高于公开报道的数量,许多受害者因恐惧、羞耻或担心职业发展而选择沉默。而崔丽丽的勇敢在于,她不仅没有沉默,还将那层包裹着耻辱的“外衣”,转化为对抗不公的武器。这件衣服,在两年前是权力滥用、人性扭曲的见证,是她个人创伤的物质载体;而在两年后,它成为挑战职场性侵潜规则、叩问工伤认定边界的“战袍”,其象征意义早已超越衣物本身,成为对“受害者有罪论”的有力驳斥——正如她所言,“遭受性侵跟你穿什么样的衣服没有关系”。

 全国首例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案的标签,为这起事件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长期以来,职场性侵受害者在寻求救济时往往面临多重困境:刑事追责的艰难、用人单位的推诿、社会保障的缺失。崔丽丽案中,工伤认定的突破,是对职场性侵受害者权益保障的一次重要探索。它意味着,当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或因工作原因遭受性侵,其伤害应当被纳入工伤保障的范畴,用人单位不能以“个人纠纷”为由逃避责任。这一认定,填补了法律在职场性侵与工伤保障衔接上的空白,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法治进步在性别平等与劳动者权益领域的具体体现。

崔丽丽穿上“战袍”的举动,也是对社会舆论场中受害者污名化的强硬回击。在性侵事件中,受害者常常被置于舆论的审视之下,其穿着、言行甚至过往经历都可能被拿来“评头论足”,这种二次伤害往往比事件本身更令受害者窒息。而崔丽丽主动将象征创伤的衣服展示在公众面前,以“战袍”定义它,是在夺回对自身经历的叙事权。她用自己的方式宣告:受害者不应为侵害者的恶行背负污名,真正该被谴责的是施暴者与纵容恶行的环境。这种勇气,足以打破那些潜藏在社会角落的偏见,让更多人看到受害者的坚韧,而非只聚焦于他们的“伤痕”。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崔丽丽在穿上“战袍”时声音的颤抖与嘶哑,这提醒我们,创伤的愈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对受害者的支持不应仅停留在舆论声援,更需要制度性的保障与人文关怀。用人单位应建立更完善的反性侵机制,从预防、举报到处理,形成闭环;法律层面应进一步细化职场性侵与工伤认定的衔接条款,让受害者的救济路径更清晰、更顺畅;社会层面则需持续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破除对性侵受害者的刻板印象与污名化。

 崔丽丽的“战袍”,是个人勇气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在对抗职场性侵的道路上,受害者不再是孤单的个体,他们的抗争背后,有法治的进步、舆论的支持与社会观念的更新。这件“战袍”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崔丽丽个人的维权之路增添力量,更在于它像一束光,照亮了职场性侵受害者权益保障的前路,也为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对性侵零容忍,对受害者多支持,这不仅是法治的要求,更是文明的底线。

 愿崔丽丽的“战袍”能唤醒更多人的觉醒,愿每一位职场性侵受害者都能被温柔以待、被正义护佑,愿职场真正成为只关乎能力与奋斗的净土,不再有性侵的阴霾与权益的缺失。这,或许就是这件“战袍”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广西大学 刘映灿)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