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网络热词“井喷”,我们的表达更丰富了吗?

2025年09月24日16:11

来源:大河网

“绝绝子”“yyds”“摆烂”“内卷”……这些曾经火爆网络的词汇,你是否还耳熟能详?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如潮水般不断涌现,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登上了主流媒体的版面。而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网络热词的井喷式发展,究竟让我们的表达变得更丰富了,还是陷入了某种困境?

 网络热词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根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追求高效、简洁的沟通方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热词以其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传达情感、快速交流的需求。例如,“躺平”一词,仅用两个字,就生动地描绘了人们面对压力时的无奈与妥协,将那种消极抵抗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们普遍追求个性、渴望认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层出不穷的独特词汇,能够让使用者在芸芸众生中彰显个性,找到归属感。像“Z世代”“尾款人”等,不仅对某些特定人群作出了精准地定位,也成为他们自我身份认同的标志。当然,这些词很多时候只有圈里人能懂,而圈外人则往往猜不出准确的含义,也难以找寻到“正确”答案。

不可否认,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时代感。然而必须警惕的是,部分网络热词明显带有低俗化、粗鄙化倾向,一些充满攻击性、侮辱性的词汇在网络上肆意传播,既污染了网络环境,也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例如,“绿茶”“舔狗”等词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使用这些词汇往往带有贬低和歧视的意味,容易引发负面情绪和冲突。

最近一段时间,“冰箱式干部”等新词又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广泛热议。这类“新词”看似生动形象、幽默犀利,实则是以“冷硬黑”的表达,再次给基层干部贴上一个“懒政”标签。这种以偏概全的冷嘲热讽、道德审判,不仅歪曲了基层干部形象、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很容易引发公众误解,造成干群隔阂、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热词泛滥,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试图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暗语”,缺乏对语言精准运用能力的“失语”,无视正确表达底线的“诳语”,等等。而当一种网络热词在全网迅速传播时,也可能会因其在泛化使用中,悄然“剥夺”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使得文化传播变得单调乏味,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语言能力退化。

很多网络热词,都是突破传统语法和词汇的限制,以新颖的组合方式创造出的独特语义。面对网络热词的井喷式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注重加强规范和引导。

网络平台和媒体要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和管理,抵制低俗、粗鄙的网络热词,传播积极健康的语言文化。网民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学会有取舍地接纳和包容。这样,才能让语言在创新与规范中健康发展,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更加精准、更有内涵。(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