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基层足球“出圈”:热度要留得住,底线更不能丢

2025年09月24日17:55

来源:大河网

湘超赛场,球迷“挂票”观赛刷屏社交平台,可以看出足球赛事的火爆;东北超表演赛,“篮球式踢法”搭配象征性扑救的桥段,以轻松姿态打破赛事固有严肃感。近期这两场基层足球赛事的“出圈”,恰似一股清流——它们让原本藏于角落的地方赛事,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关注度,也让大众看到基层足球贴近生活的鲜活。主办方试图用创新形式激活民间足球热情、拉近体育与大众距离的初衷,值得肯定。

热闹背后,潜藏的一些问题也要及时修正,否则可能会消解当下热度,同时为基层足球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首先是安全底线的模糊。湘超“树挂观赛位”被解读为“球迷自发的热爱表达”,主办方也拿出“树观安全指引”证明来证明以及该尽责,但本就不是为观赛设计的树木,既没有稳固的承重结构,也缺乏防护的措施,一旦遭遇大风、降雨等突发天气,后果不堪设想。安全从不是“事后补救”的选择题,而是赛事筹备必须前置的必答题。任何时候,让观众在安全环境中感受运动魅力,都是赛事的第一准则,若因为抓住流量、疏忽大意而模糊安全边界,最终只会让“热爱”变成“伤害”。

其次是专业属性的弱化。东北超以“适配地域文化、撬动文旅发展”为由,比赛过程中出现“篮球式踢法”,还有球员出示黄牌……抽离了足球运动的核心——竞技精神。足球之所以能跨越地域、语言成为全球共同热爱的运动,不仅在于其观赏性,更在于赛场上球员全力以赴地拼搏,团队间精妙配合的默契,以及对公平竞赛规则的尊重。基层赛事不必追求顶级联赛的专业水准,但“非顶级”绝不等于“无专业”。不能为了制造笑料、收割流量,用“娱乐化”消解足球的竞技本质,观众或许会因新鲜劲儿短暂驻足,却很难对这项运动产生真正的认同与持久热爱,最终“出圈”只会沦为昙花一现的流量狂欢,而非推动足球普及的长久动力。

进一步看,部分地方足协对这类“出圈”现象的默许,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基层赛事监管体系的短板。面对争议,相关部门往往以“创新探索”为由回避问题,却忽视了监管为创新划定合理边界的责任。基层足球是中国足球发展重要节点,需要规范化的生长土壤。监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建立明确的赛事标准与评估机制,明确哪些创新形式符合安全要求?娱乐化表达的底线在哪里?如何平衡热度与专业?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定明白,让基层赛事创新不跑偏,既保留活力,又守住根本。

其实,这两场“出圈”赛事恰恰证明,基层足球不缺关注度,缺的是“留住关注度”的科学方式。湘超球迷愿为观赛攀树,说明大众对基层足球有期待;东北超趣味玩法能引发讨论,体现出大众对体育多元化表达的接受度。后续赛事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自发热情”转化为“有序参与”,让“娱乐”成为专业赛事的“加分项”,而非“替代品”。

基层足球的“出圈”不应是终点,而是推动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基层足球赛事打破沉寂,但不应是靠抓流量博眼球的短暂热闹,而是靠安全保障、专业内核与持续创新赢得的长久认可,让基层足球真正“活”起来,从“一时出圈”走向“长久繁荣”,成为培育足球文化、推动体育普及的坚实力量。(山东大学 张含思齐)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