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这句谚语质朴地道出了土地与人类之间最本真的关系。人若用心侍弄土地,土地便会以丰收相报;人若敷衍糊弄,土地也会以歉收回应。
土地,是民生所系、发展之基、立国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足见土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极端重要性。可在现实中,却总有一些人妄图糊弄土地,做出令人痛心的事。
有的地方,为了所谓的政绩,在土地上搞形式主义。比如,有的在田间地头到处插上“绿色种植基地”、“无公害示范基地”等牌子,而依然大规模使用农药化肥等破坏土壤和水系的野蛮方式;有的将永久基本农田遗弃为垃圾场,垃圾侵蚀良田,后续整改还走过场,只是盖层土了事,只为骗过卫星摄像,毫无实质性治理。这些行为,看似是在应付一时的任务,实则是在透支土地的未来,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从经济学角度看,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对其投入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产出效益。就像工厂里的机器,精心维护、合理使用,就能高效运转、生产出优质产品;若随意对待、疏于保养,机器就会故障频发、产能低下。土地也一样,用心管理、科学种植,就能收获满仓粮食;要是随意破坏、敷衍种植,土地就会板结贫瘠、颗粒无收。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土地承载着农民的生计、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糊弄土地,就是在糊弄农民的饭碗,破坏农村的和谐根基。
再看历史,农耕社会,人们对土地怀着敬畏之心,春种秋收,精耕细作,才有了社会的繁荣稳定。那些重视水利灌溉、土地改良的朝代,往往仓廪充实、百姓富足。反之,若土地被抛荒、被破坏,就会引发饥荒,甚至导致社会动荡。现代社会,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土地质量提升,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土壤修复、生态保护,从而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忽视土地保护,过度开垦、滥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退化,粮食产量下滑,陷入粮食危机。
万物有情,天地有心。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当下,我们绝不能再让糊弄土地的行为得逞。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让土地上的一举一动都无所遁形。一旦发现有糊弄土地的行为,必须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深刻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摒弃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错误思想和短视行为,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善待土地、善待人民,共同建设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
人糊弄地一时,地糊弄人一世。我们必须牢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用心呵护、科学利用,土地才会成为丰收的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