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便民生活圈,画好人民幸福地图

2025年09月26日16:52

来源:大河网

买菜、吃饭、理发、托育、维修……这些日常所需,能否在家门口一刻钟步行范围内轻松解决?这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提出到203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百城万圈”的目标,旨在将便利与温暖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项民生工程的核心,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它不仅仅是商业设施的简单堆砌,更是对城市功能、社区治理和居民生活品质的一次系统性升级。从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关键在于精准对接百姓需求,激发各类主体活力,让便民圈真正“圈”出生活的便利与温情。

精准落子,让便民服务更加对味。建设便民生活圈,首要的是读懂民心。每个社区的人口结构、生活习惯不同,需求也各异。老龄化社区最渴求的是老年食堂、便捷就医;年轻家庭聚集区则更关注托育托管、休闲健身。因此,规划布局不能“一刀切”,必须深入调研,问需于民。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老旧自行车棚、闲置空间改造为涵盖便民菜站、共享厨房、养老驿站的“美好会客厅”,精准满足了该老龄化社区居民的日常高频需求。这种“按需定制”的模式,确保了便民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精准匹配,让“圈”内的服务更接地气、更合口味。

多元参与,让社区商业更有活力。便民生活圈的可持续运营,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同发力。它既欢迎连锁品牌企业入驻,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也为社区小微店铺、个体工匠、志愿者服务留出了广阔空间。许多城市正积极探索。杭州市鼓励发展“社区商业运营商”模式,由专业机构统一规划、招商、运营社区商业空间,并积极吸纳修补、配钥等“小修小补”业态回归;成都市则广泛发动社区规划师、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咖啡馆、亲子书屋等微空间的营造。这种“大企业领航、小店铺共生、社会力量共创”的生态,既能保证服务的品质与效率,也能保留住社区特有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让便民圈充满内生动力。

智慧赋能,让日常生活更富效率。数字技术正在为便民生活圈插上智慧的翅膀。通过手机APP,居民可以查询周边商户、预约服务、线上下单、享受配送上门;社区管理者可以分析消费数据,动态优化商业布局。深圳市在多个社区推广“智慧便民生活圈”数字平台,整合了周边超市、药店、家政等服务资源,居民动动手指即可享受“一键预约、即时配送”,提升了服务效率。推动商业网点连锁化、数字化,支持小程序、社群电商等新模式发展,目的就是打破信息壁垒,让资源调配更智能,让居民在指尖滑动间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现代社区生活。

“一刻钟”衡量的是距离,承载的是民生。建设便民生活圈,本质上是在绘制一幅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幸福地图。随着“百城万圈”行动的深入推进,相信越来越多的市民将能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生活圈正变得更加丰富、便捷、温暖,真正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幸福圈”。(钟袅)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