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关键节点强作风,让清廉过节成为自觉习惯

2025年09月26日16:55

来源:大河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5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通报显示,今年8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838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4480人(包括4名省部级干部、110名地厅级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3547人。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再次公开通报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释放出作风建设一刻不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制度的力量,在于其刚性约束,更在于能否转化为广泛的价值认同与持久的行动自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通报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彻底打破了“法不责众”的幻想和“一阵风”的疑虑。

  清风正气、扎实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铁的纪律持续净化节日风气,要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梳理这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四风”老问题新情况交织,尤其在中秋节、春节等节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等问题仍未禁绝。这说明,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将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警钟长鸣。这些案例不仅是违纪干部的“忏悔录”,更是全体党员干部的“警示钟”。这也提示各级党组织,必须警惕和着力解决警示教育中可能存在的浅表化、形式化问题,练好警示教育务实功,促使党员干部将制度规范内化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认同与自觉遵循,使之真正融入日常、化为习惯。

  剖析这些典型案例,根源在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松动。剖析通报的典型案例,这些行为背后,是宗旨意识淡薄、权力观扭曲的集中体现。更令人警醒的是,部分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态势下仍不收敛不收手。胡朝林、喻飞跃等人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顶风违纪,充分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这些微观漏点也表明,日常监督缺失与制度执行偏差。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风建设存在的微观漏点。以培训为名变相公款旅游,暴露出课程设置论证、方案审核把关等形式化问题;安排无实质调研任务的人员参加考察,反映出制度执行中的变通走样;虚构商务招待报销宴请费用,揭示了财务监管漏洞。这些漏点表明,作风建设不能仅靠阶段性整治,而需要将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旦日常监督缺位,制度执行就会“上紧下松”,最终导致铁规矩变成“稻草人”。

  加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让铁规矩成为硬约束。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铁规矩锻造好作风。此次通报彰显了党中央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决心。我们要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让铁规矩发力、禁令生威。各级党组织要扛牢政治责任,将纪律监督融入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四风”老问题新动向,对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露头就打,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每一次通报都是重整行装的起点,每一个案例都是涤荡尘埃的清泉。中秋、国庆双节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既聚焦收送节礼、公车私用、借操办婚宴敛财等老问题,又紧盯“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以及以调研考察、教育培训等新表现,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联合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等职能部门,综合分析财政支付、税控发票等数据信息系统,提升发现问题精准度和穿透力,揭开“四风”问题的“新马甲”“隐身衣”。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只争朝夕。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案为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过节不忘规矩、放假不放责任,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让清廉过节成为自觉习惯,营造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